针对九三学社对基层医疗改革医疗资源短缺现状的关注,提交的《关于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体系的提案》,国家卫计委、中央编办、财政部、人社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委给出的回复称,“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所谓的双向转诊等医疗联盟形式的尝试,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多年前就曾探索过,但由于其中牵涉及太多利益,导致了一直以来 “大手牵小手,总也牵不好”的尴尬局面。
早在2012年11月,探索成立北京首个医疗联盟的朝阳医院执行院长陈勇表示,一直在做双向转诊机制的工作,但未形成规模,或者说没有达成预期效果,主要是因为没有建立起很好的利益分享机制。
“医联体的推进前提,取决于公立医院的改革。”一名医改专家曾表示,如果急于一时,在公立医院改革还不彻底的情况下,就大规模建设医疗联盟,就可能把刚刚建成的基层医疗卫生运行体系冲垮。
既然取决于公立医院的改革,那么从基层医疗资源补充角度考虑,改革之路该往哪里走?
首先要实现医生资源的流动性,要打破这种机制,就不得不提到呼声已久的“多点执业”的放开。但是试点几年后,实际效果不佳。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前卫生部长陈竺直言,一直以来试图建设的“医联体”,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人事制度,如果大家还认为只有专科医生是一流的,三流的人才去做全科,那就无法调动积极性;二是医保,如果医保能按基层、二级、三级医院这样一个总包体系去报销,自然会促进医疗资源下沉。换句话说,“大手牵小手”的明朗思路或许是:人事制度变革——多点执业放开——医生资源流动——配套利益分配举措跟进——行之有效的医联体——解决基层医疗资源匮乏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