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7日新媒体专电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彩电现象”吗?没关系,如果你忘记了,还可以在近两年部分地方招商“价格战”中找到一些影子。而且,这场各地以税收优惠为代表的招商“价格战”在其规模、影响与惨烈程度上,远非当年的彩电“跳水”可比。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6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清理区域税收优惠。
不少代表、基层干部认为,长期以来的招商“价格战”,肥了老板、漏了税源、伤了财政、乱了市场、搅了公平、坏了法律、误了民生。他们建议,尽快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真正回归。
—肥了老板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耿学梅说,有的企业,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哪有优惠政策,就选择到哪里去,优惠政策期限用完了,再换个地方,和地方政府谈判争取新的优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地方争先恐后地拿出税收优惠,政策相互抵消,自己没得到什么实惠,企业却肥了。在东部一些县市,有的财税干部说,有的被优惠政策覆盖的企业还属于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税收优惠相当于保护了落后。
—漏了税源
各地“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多少,恐怕谁也说不清。中部省份一地级市的地税干部说,在当地,仅企业所得税优惠类型就有13种,主要包括不征、免征、减计、加计扣除等,行业涉及农林牧渔、环保节能、技术转让、小微企业等方面。“这还只是大类,每一大类都有许多小项目。”张术平代表认为,这种大面积的招商政策优惠,让地方失去了许多税源。
—伤了财政
东部一沿海全国百强县每年要从地方财政拿出三四亿元对招商项目进行补贴。当地财政地税局副局长说:“名义是财政补贴,实际跟其他地方一样,对从这些企业征税留存部分中再返还给企业。”还有的地方财政干部说,虽然上级曾发文清理地方税收入优惠、先征后返的行为,但为了在招商竞争中避免处于下风,有的地方财政宁可自掏腰包“倒贴”。
—乱了市场
“招商抢资带来的市场乱得很,有的地方还为企业提供商业用地配套,我们是比不了的;有的商家谈得好好的,结果后来被其他县挖走了,就是因为对方比我们多提供了100亩地。”湖北省一位县级财政干部苦恼地说。
“正如楼继伟部长讲的那样,竞相攀比造成了秩序的混乱。这个县清理了,企业跑到别的县;山东清理了,企业跑到别的省。因此建议税收优惠政策清理必须全盘推进。”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说。
—搅了公平
有的代表说,地方税收优惠政策违背了公平原则,从促进企业平等竞争而言是不利的;对区域统筹发展来说也是不利的,财政越差,发展越落后,为招商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加剧了地区发展差距。耿学梅代表建议,在取消地方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上海、浙江等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走在了前头,物流与配套等比较成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违了法规
楼继伟回应“18种税仅3种立法”的问题时说,一些地方千方百计地向中央政府争取税收优惠,或者说随意减免税,都与没有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相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规定,要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今后这些税收条例要逐步改成立法。安徽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华国庆说,相关法律的缺失,造成了这些税收优惠、税收流失,更重要的是它产生的示范效应,破坏了税收征管的刚性,相关法律与制度安排成了橡皮筋。
—误了民生
大量招商引资任务,让中西部不少本已财力有限的地方更加捉襟见肘。除税收优惠外,有的在工业园建设上搞三通一平、五通一平,甚至七通一平。“为了GDP,赔本生意也得做,有限的财力不得不投入进去。在我们这些中部急待发展的地方,有时地方财政就沦为一种招商财政,而招商财政往往会压缩民生支出。所谓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也是很低水平的。”中部一位地方财政局长说。(记者李亚彪 程士华 罗博 沈翀)
作者:李亚彪 程士华 罗博 沈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