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5日电(记者徐博 罗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1至3月城镇新增就业344万人,略高于去年同期;季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8%,保持在较低水平。
同时,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平稳;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企业用工基本稳定。总体来看,一季度就业工作开局良好,就业形势稳定。
经济体量增大拉动就业攀高
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
李忠分析,在我国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就业形势能够保持基本稳定,首先是因为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在不断增强。
“虽然经济增速在放缓,但由于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GDP每增长一个点,可以带动更多人就业。”李忠说。
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也持相同的观点:经济总量是40万亿时,10%的增速是4万亿;50万亿时,8%的增速就能达到4万亿。如果我国今年的经济总量达到60万亿时,即便增速略有放缓,拉动的就业也能保持增长。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不时出现“招工难”现象,今年也不例外。而河南、四川、重庆等中西部劳动力输出地区由于在铁路、公路、能源、制造等方面发展很快,其自身劳动力供给也开始出现不足的苗头。可见,我国就业形势稳定向好绝非“空中楼阁”。
李忠同时指出,一季度重点群体就业也在扎实推进。就业援助月活动重点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就业,34.3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和1.9万余户零就业家庭中的2.2万人实现就业。
就业平稳折射结构调整有效推进
今年,一季度就业增长也显示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效推进:2013年以来,东部地区城镇新增就业稳步回升,西部地区保持了持续的增长。
“今年3月我们做了统计,在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新增就业比重分别是45.1:30.5:24.4。”李忠说,“同时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来看,中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的人数进一步增加。”
2013年全国农民工的总数约为2.69亿人,其中在省内务工的农民工比上年增长了3.9%,占农民工总量的54.3%。“也就是说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愿意就近就地解决就业问题。”李忠分析。
再从产业结构来看。近年来一产就业比重大幅度下降,三产就业比重不断上升。一产就业比重从2008年开始降到40%以下,二产的就业比重在2012年首次突破了30%,三产的就业比重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一产的就业比重。2012年一二三产的就业比重分别是33.6:30.3:36.1。
这些变化说明区域就业格局更加均衡,也印证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梯次转移的成效。
结构性矛盾不容忽视
一季度,全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近240万户,同比增长高达40%以上,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简政放权和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活力,作为吸纳就业主渠道的小微企业、个体私营经济获得了蓬勃发展。这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不可小视。
尽管就业形势向好,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据人社部统计,我国每年初次进入就业市场的劳动力大约有1500万人,加上登记失业等人员,每年需要就业的大约有2500万人。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认为,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大力发展特别能容纳就业的第三产业,给予其中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
更为迫切的是,我国今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27万人,创历史新高。部分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个人期望与市场需求差距明显,矛盾比较突出。
“我们将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政府购买面向基层的社会服务和公共管理职位,尽可能满足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李忠说,“同时,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发挥创业对就业的引领作用,启动实施新一轮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为了治理污染,我国对一些高污染企业实施了“关、停、并、转”,这些职工的去向也成了我国就业工作当前亟须应对的问题。
李忠表示,人社部门将这些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纳入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扶持体系,落实促进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和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等各项政策措施。同时,切实做好这部分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使企业职工实现从一个岗位到另一个岗位的平稳转移。
作者:徐博 罗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