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策略周报:定价权之争谁将胜出?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国信证券策略周报:定价权之争谁将胜出?

加入日期:2014-4-28 14:36:04

政策路径指向预调微调和定点放松,博弈周期意义有限;而因经济中期下滑趋势而全面看空市场亦不可取,当前基本面变化并非市场核心矛盾

我们近期于三地与投资者进行了交流,在一季度经济下行幅度超预期的情况下,未来政府稳增长的政策取向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我们认为在经济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的情况下,采取结构性政策的效果要优于总量政策的放松,这在此前的一系列报告中已经有所阐述。而近期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中,不管是对县域银行的定向降准还是80 个投资示范项目的推出也都清晰的指向了定点放松的政策路径,25 日的中央经济局会议也明确了―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些政策微调带来周期股反弹,但多数也将呈现为脉冲式行情,整体而言博弈周期的意义有限。

虽然我们仍然建议控制仓位要胜于行业腾挪,但短期也不应因经济下行而过度悲观。部分投资者担心经济下滑会导致市场出现持续的大幅调整,但目前市场已对2014 年房地产投资下行带来的经济下滑压力有一定预期,而且从近期的数据来看,4 月份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滑24.87%,整体虽不乐观,但相比3 月份31.87%的降幅有一定收窄,而国信高频宏观扩散指数自3 月底以来也出现明显的企稳迹象。虽然难言经济复苏,但也不应只关注中期趋势而忽略预期的边际变化,因经济中期下滑趋势而全面看空市场亦不可取。短期内市场对于政策和经济的预期将趋于稳定,未来将有待于更多信号的验证。目前基本面变化并非市场核心矛盾,市场仍将在等待中前行。

IPO 重启预期兑现并非利空出尽,资金分流的实际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IPO 发审会将于4 月30 日召开,IPO 重启的时间点进一步临近。从我们路演交流的情况来看,目前市场对于IPO重启到底是实际影响还是情绪冲击仍有分歧。部分投资者认为由于此次发行公司多数融资规模不大,因此IPO 的影响更多在于情绪层面,一旦靴子落地,市场压力也将随之消除。但我们认为其实际影响同样不容忽视。此次路演我们普遍感受到投资者对于存量上市公司的厌倦,投资者认为在现有公司中挖掘投资机会已经越来越困难,因此对于未来新股的上市都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诸多因素导致新股上市的融资规模偏小,但上市后投资者对其的追捧仍将继续分流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因此我们认为IPO 重启预期的兑现并非利空出尽,虽然成长股仍是长期投资方向所在,但在供给压力下,存量中小市值近期整体的调整和分化可能仍未结束。

定价权之争谁将胜出?金地事件折射出产业资本与股票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差异,产业资本角度未来管理层收购、融资转型以及让出控制权都会成为投资机会所在

我们在上周《摒弃多空,另辟蹊径》中提出了以产业资本眼光来重新审视二级市场价格,而本周金地遭保险举牌的事件也折射出了产业资本与股票投资者眼光的差异。历史上看,由于股票投资者主要关注于资本利得的获取,因此投资者开户数与股市表现呈现出明显的―追涨杀跌‖的正向关系;而产业资本则更加着眼于价格与公司价值的匹配,历史上净增持额与股市表现呈现负相关,―低买高卖‖的现象显着。除投资理念差异外,投资关注点的不同也是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如上市公司的一些像客户资源、产业经验等无形资产对于个人投资者难以利用,但对于一些产业资本却具有相当价值;另外比如产业资本进入也可以起到改善公司经营的作用而个人投资者难以实现,这些都是造成差异的原因。过去A股市场一直以散户投资者为主体,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市值占比日渐式微,而未来产业资本和机构投资者的占比会逐渐提高,其在市场定价中的话语权也将日益增强。如果以产业资本的角度来考虑,未来有几个方向的机会值得关注:1)产业资本或者机构投资者协助管理层通过定增等方式控制公司,改善公司经营;2)上市公司通过增发融资收购来实现业务转型,机构投资者通过参与配套融资为公司提供资金,从而协助公司转型实现双赢;3)由于IPO 堰塞湖,小公司通过让出控制权来让更为优质的公司更快实现上市。

编辑: 来源:国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