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策略周报:业绩与IPO冲击持续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中信证券策略周报:业绩与IPO冲击持续

加入日期:2014-4-28 14:44:25

四月底政策观察窗口关闭,稳增长力度整体弱于预期。中央政治局会议舆情显示,领导层在目前的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下保持了较好的定力,相对于经济增长,会议更关注改革与结构调整的成果,且稳增长尚未替代促改革和调结构成为政策的主要目标。我们认为,4月底的政策观察窗口已关闭,已有的稳增长政策整体力度弱于市场预期,下一个重要的政策窗口在6月底。未来稳增长政策的风格以小批量多批次的微刺激为主,且政策的预期管理效果和市场正面影响在边际递减。展望未来,(1)稳增长政策的导向是改革兼容、转型兼容、民生兼容的;(2)较大规模的增量政策可能来自“十二五”规划进展相对缓慢的领域,如棚户区改造,新能源、环保等。

一季报业绩增速继续下行确立,本周压力难减。上市公司财报数据符合我们前期预判,逐步验证了2013Q3至2014Q1盈利增速同比快速下行,全市场3季盈利单季同比增速分别是21.5%/13.4%/8.3%。市场关注焦点依然是一季报,结构上,非金融板块盈利增速(24.6%/16.4%/4.6%)相对金融板块(19.2%/10.3%/11.5%)下跌明显;而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盈利增速普遍下跌,其中创业板盈利增速一年首次出现拐点(13%/28.2%/21.9%);随着本周剩下993家公司一季报公布,预计2014Q1全市场业绩增速依然有进一步下行压力,主要依然体现在非金融部门。

人民币贬值压力再现,市场情绪受压制。近期人民币又出现了较快贬值,其原因一是全球风险偏好回落,二是在国内经济景气下行。而热钱的流出造成了人民币贬值趋势,且可能持续。虽然逻辑上,人民币即期汇率与股指都是结果,热钱流出会同时对即期汇率与股指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人民币即期汇率的贬值印证了热钱正在快速流出国内,这将对投资者的情绪造成负面影响,投资者可能继续担忧流动性收紧,担忧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下行,并造成风险溢价抬升,对A股市场有压制作用。

IPO重启对市场情绪构成持续负面影响。上周五证监会正式宣布发审委4月30日开始工作,审核4家企业,其中3家为主板企业,1家为中小板企业。发审委开始工作意味着IPO重启不远。创业板IPO重启需要等待创业板IPO规则修订完毕之后才会发生,可能晚于市场预期。但是不排除可能会有已过会主板或者中小板企业先重启IPO。与发审委工作重启接近时间公布的有优先股第一家预案、深交所发布QFII和RQFII证券交易细则。这些可能都是为了对冲IPO可能重启带来的对投资者情绪的负面影响,而我们认为效果有限。

投资建议:稳增长弱于预期,业绩与IPO冲击持续。一方面,国内经济依然在底部运行,没有明确的回升信号;四月底政策观察窗口已关闭,小批多次的微刺激对市场影响边际递减;而A股盈利同比增速下行趋势已确立,且2014Q1增速在目前已公布样本的基础上有可能进一步下修。市场对基本面的预期仍然处在下调通道。另一方面,随着发审委工作开始和IPO预披露慢慢展开,IPO重启预期对市场的负面冲击尚需时间消化。在全球风险偏好回落与国内经济景气下行的背景下,热钱流出和人民币较快贬值将持续。这些因素对A股投资者情绪不利,并会压制市场的风险偏好水平。本周我们对市场判断依然谨慎,业绩、人民币汇率和IPO舆情是影响市场方向的主要因素。

配置建议:继续持有低估值和大消费板块。考虑IPO重启再临对大小盘的结构影响,以及银行优先股具体细则明确、两市首例优先股发行预案出炉,在风格和配置上,我们依然维持二季度策略的观点,认为创业板/成长股依然风险较大,低估值板块和大消费具有相对优势。建议继续配置银行、地产、电力等蓝筹板块和家电、食品饮料、医药、农业、旅游等消费类行业。主题上可以继续关注京津冀、两条丝绸之路、国企改革等,以及类似金地集团这样持股较分散、估值较低、有可能被保险或产业资本争夺控制权的个股。另外,事件驱动策略继续推荐定增预案及公司股东增持事件。

编辑: 来源:中信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