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国恒财务黑洞扩大 浙商证券卷入漩涡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ST国恒财务黑洞扩大 浙商证券卷入漩涡

加入日期:2014-5-10 9:57:51

吴侨发

随着调查的深入,*ST国恒(000594.SZ)的财务黑洞正在扩大。

*ST国恒新东家力元投资的高管李明(化名)告诉经济观察报(微博),他派人前往银行查账,获得3月21日的对账单显示募集资金有9亿元,“但是显示在里面的利息只有几万块。按照正常的利率,当然不止这点利息。”

事实上,*ST国恒的财务黑洞早已存在。*ST国恒为了建设罗岑铁路等募集资金近22亿元。然而,经证监会查明,*ST国恒的铁路建设资金近6亿元不翼而飞。

李明透露,“我们已于4月30日向深交所汇报,我们还会继续调查,如果最终查出来,我们会报案。”随着调查的深入,上述募集资金的监管机构浙商证券卷入漩涡。

孙报春是该项目的保荐代表人,他透露,“监管机构找过我们,我们有向他们陈诉我们的核查工作。”不过他坦言,“我们只是管公司资金流向的真实性,但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我们不做判断。”

作为*ST国恒的保荐机构,浙商证券目前正在冲刺IPO。若因*ST国恒项目遭受处罚则有可能影响其IPO进程。

监管失效

5月5日,*ST国恒公告披露2013年年报难产。

对于难产原因,公告称,自2013年12月起,董事会多次通过口头、书面、会议等方式责令相关方按时、如实地做好2013年年报工作。截至本公告日,董事会仍未收到由公司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字确认的2013年合并报表。

作为*ST国恒审计委员会成员,其董事会三名独立董事在给力元投资的一封信中指出,“再次提请你们承担社会责任,带领*ST国恒走上正规、健康的发展道路。任何人都不可能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

李明对此回应,“我们既然进去了,就希望把这件事情做成。但是就像我之前说的,我不怕他里面窟窿大,但我要知道窟窿有多大。”

为此,李明派人前往银行查账,获得3月21日的对账单显示募集资金有9亿元,但是显示对应的利息只有几万块,明显低于正常利率水平。

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3%来计算,9亿元的资金一年利息有2700万。“我们认为这个钱肯定没有了,资金肯定被挪用过。如果最终被查出来,我们会报案。”李明表示。

4月30日,李明向深交所汇报所调查到的情况。如今,他准备继续调查上述募集资金所存在的黑洞。

李明称,除了调查募集资金数额与产生的利息严重不匹配,还将调查铁路投资的真假。“我们已经派人进行调查,不过银行、券商都不配合。”

事实上,上述募集资金的财务黑洞早已存在。

2月24日,证监会查明,在*ST国恒罗岑铁路项目中,2009年财报所述的投入资金中,有2.92亿元未投入。2010年、2011年财报所述的投入资金中,有4.95亿元未投入。2012年上半年财报所述的投入资金中,有4.955亿元未投入。

按照募集资金使用流程,公司募集资金的拨付,由投资项目小组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经公司主管投资业务的负责人和财务总监进行双签审核,最终报总裁核准后,由财务部办理拨付手续。

由于*ST国恒的铁路建设项目地面工程繁多,如果直接对地面工程监管,无疑会耗时耗力。时任*ST国恒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郭魁元介绍,当时对罗岑铁路的投资,“我们是以增加资本金的方式给它注册的。”

5月7日,郭魁元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他直言*ST国恒监管漏洞,“我们拨到项目公司的资金都是签过字的。但是项目公司具体使用资金的情况,我们公司这边是不清楚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证监会对此立案调查前,募集资金内部监管的主要负责人相继离职。2011年1月,时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郭魁元,时任财务总监董莉两位高管离职。2011年7月,时任董事长刘正浩离职。

此后,证监会对郭魁元给予警告,处30万元罚款,并对他5年证券市场禁入。对董莉给予警告,并处10万元罚款。对刘正浩给予警告,处30万元罚款,并对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即使内部监管失效,仍有保荐机构承担着最后一道防线。早在2009年10月,*ST国恒与专户银行以及浙商证券签订《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

孙报春透露,“实际上按道理我们是督导到2010年,后来监管机构找我们,让我们持续督导,所以我们2011年再督导一年。”2012年10月,*ST国恒再与浙商证券签订募集资金监管协议。

按照协议,浙商证券至少每个季度对*ST国恒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一次现场调查。

不过,孙报春坦陈监管漏洞,“募集资金的使用,我们只是看一下余额,他中间怎么周转我们是看不到的。”

“也去现场看一看工程情况,但是说实在的,那很难看得特别懂。”孙报春强调,“我们只是管资金流向的真实性,至于要用多少钱来建铁路,合理性我们没法判断。”

上述财务黑洞发生在浙商证券督导期间。如今,浙商证券卷入漩涡,记者从天津证监局了解到,天津证监局监管处正对此展开调查。孙报春透露,“监管机构找到过我们,我们有向他们陈诉我们的核查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浙商证券目前正在冲刺IPO。据证监会5月4日发布的IPO项目最新上市进程,浙商证券提交的IPO材料处于“已受理”阶段。一旦浙商证券遭受处罚,无疑将影响其IPO进程。

紧急自救

如今,*ST国恒危在旦夕。其暂停上市已成定局,离退市深渊仅有一步之遥。

*ST国恒审计委员会悲观预计,“如果没有新的资产注入以维持现状,公司2014年每个季度都会出现大额亏损,最终导致退市。要恢复上市,只能靠大股东支持,进行资产注入或重组。”

李明对此回应,“我们的观点很清晰,要资产重组,哪怕资不抵债也要重组。”

1月15日,因债务纠纷,*ST国恒原大股东深圳国恒持有的1.8亿股,被强制卖给力元投资,后者大股东是有国内船业巨头之称的扬子江船业董事长任元林。目前,力元投资获得*ST国恒大股东地位,持有12.08%股权。

“我们进去就是凭着它2012年的年报和2013年三季度报,还有年报快报。”李明透露收购的心情,“当时我们认为快报还好,不要让它再烂下去,苹果再烂下去就麻烦了,所以赶紧进去,哪怕净资产低一点点也无所谓。”

随着调查反映出财务黑洞不断扩大,李明表示:“没想到情况这么糟糕。”

李明表示,重组之前,一定要对*ST国恒的内部监管进行重整。否则,难免重蹈当年募集资金所存在的财务黑洞。

李明开始更换原来的监管团队。他透露,“这次我们要改造他们的董事会。”

在内部监管重整行动中,分管投资和财务的高管首当其冲。去年9月30日,*ST国恒董事会罢免华炜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职务。1月7日,蒋晖辞去*ST国恒董事及总经理的职务。3月14日,蔡文杰辞去*ST国恒董事长的职务。

因牵扯财务黑洞,早在2月24日,证监会对蔡文杰、蒋晖给予了处罚。

如今,李明将内部监管重整的目标指向内控工作小组。4月30日,廖小庆辞去*ST国恒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内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的职务。同一天,房倩宇辞去*ST国恒证券事务代表的职务。

力元投资也开始着力建立新的监管团队。去年9月30日,张卫东被聘任为*ST国恒财务总监,而今年2月17日,张卫东还被委任为力元投资副总经理。此外,*ST国恒正和力元投资协调,争取早日召开新一届的董事会。“我们改造后的董事会会继续调查。”李明称。

张卫东直言,自上任财务总监以来,通过内控检查发现公司往年存在不少问题,“我很痛心,这是原有高管对公司不负责任的行为,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排查历史遗留问题,不惜动用司法力量,经过大半年的整理我们是发现一单公告一单。”

随着内部监管逐步完善,李明称,力元投资将“合适地重组对方”,对*ST国恒注入新资产,补充新业务。而目前时间已比较紧迫,如果无法在2014年扭亏为盈,公司将被退市。

(经济观察报)

编辑: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