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西安市2013年度环境质量状况》西安市环境监测科研动态年报
数据来源:《西安市2013年度环境质量状况》西安市环境监测科研动态年报
本报记者 李伯牙 西安报道
继兰州、武汉水污染之后,浙江富春江又突发事故,一辆运输四氯乙烷的槽罐车侧翻泄漏,威胁富阳市供水安全。
接连发生的城市饮用水安全事故,导致了当地市民的恐慌,恐慌的人群又纷纷抢购桶装水,引发社会的连锁反应。在当前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情况下,随着更多人口向城市的聚集,饮用水安全问题日趋重要,尤其是承担城镇化主要任务的重点城市,一旦发生水污染事件,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浩泽净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学术支持下,开展了名为“净泽计划”的全国重点地区饮用水水质调研行动。
“净泽计划”针对当前社会关于水环境的信息零散、获取的信息可信度和深度不足、公众无法自我辨别等现状,选取北京、上海、重庆、西安等10个代表性城市,通过实地调研,力图筛选更为准确的水环境现状,提供给公众较为权威和全面的信息。调研内容不仅包括水源地,还囊括了水厂、管网、二次供水设施及相关检测机制的现实情况。
在此情况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调查了西安饮用水安全情况,作为西北地区龙头和关天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西安的水质安全影响重大。
那么西安的饮用水质是否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水安全,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又有哪些隐患需要排除?
地下水份额逐步减少
黑河金盆水库逐渐成为西安市最主要的水源地。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汉唐以来,西安城市的格局都是紧邻渭水,渭河也成为西安重要的水源。然而,前些年随着污染加剧,渭河水质已经不适宜饮用,除了渭河附近的几处地下水源之外,渭河已经不再是西安市的主要水源地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安经历了一段严重的水荒,缺水引发的水危机促使了黑河引水工程的上马,如今黑河水已经成为西安市主要水源,日供水能力110万吨,占全市供水总量的80%。
提起西安当年的水荒,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周孝德记忆犹新。那时他刚在西安理工大学执教,夏天缺水严重的时候,只有中午和晚上各一个小时供水,为了解决学生用水问题,学校甚至把水利学院做实验的地下水库里的水抽出来用。
随着黑河引水工程的逐步建成,黑河金盆水库逐渐成为西安市最主要的水源地,而渭河及其支流附近的地下水源地供水份额逐步下降。
以前西安市地下水源占水源地总量一半,其中渭滨、沣河、浐河、灞河等地下水源地都在渭河及其支流附近。由于这些河流,尤其是渭河干流污染严重,前些年一度水质降到劣五类,地下水水质也受到影响。
西安市一位要求匿名的水务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渭河边上的地下水中含有有机质和氮磷,而且出现地表水才有的问题,甚至有藻类。不过,并非该区域所有地下水水质都受到影响,他表示有些井水质不好,但周围相隔仅二三十米的其他井水质又正常。
这些年来,随着陕西省加大对渭河综合治理的力度,尤其是2011年开始投入607亿元的渭河陕西段综合治理,遏制住了渭河水质变差的趋势。虽然渭河水变清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但随着沿线污染企业的关停,以及综合治理的不断投入,渭河周边的地下水质也在逐步改善。根据西安市环保局发布的《西安市2013年度环境质量状况》,渭河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了7.2%。
黑河引水工程也使得西安市大大减轻对地下水源的依赖,随着黑河水供水管网的不断拓展,地下水源供水量逐步减少。
“西安市原先靠地下水,打了很多井,后来黑河水来了,能封井的都封了,地下水水位就抬升了。”周孝德告诉记者,随着管道越铺越广,黑河水将逐步全覆盖西安市,现在黑河引水已经拓展到北郊市政府一带,以前火车站以北都是用地下水。
金盆水库保护属重中之重
108国道线从黑河水源地穿过成为安全隐患。
黑河水成为西安市主要水源,水库所在地金盆水库自然成为水源地保护的重中之重。
为了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西安市在黑河水源地专门设立了公安黑河分局,负责水源地的治安,防控有毒有害危险品对水库的威胁。
为了保护黑河水安全,除了专设公安分局外,西安市环保局还设立了环保总站对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西安市水务局下设水源地管理办公室,同时还颁布了《西安市黑河引水系统保护条例》、《西安市城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
距离西安市区86公里的金盆水库位于秦岭山区,除了库区的一些居民外,周边没有工业企业,不存在工业污染源,仅有几个金矿、铁矿矿区。
“前些年黑河水库爆发过藻类,这几年水质都很好,除了一个总氮指标超标外,其他指标都在二类。”上述要求匿名的水务专家表示,氮超标是所有水库的通病,主要是自然降雨将森林中的落叶及腐殖质等冲刷到水库造成的,并非人为因素。
周孝德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黑河引水之后,西安的水质可以称得上是全国各大城市里最好的,因为直接从秦岭山里引水。
根据《西安市2013年度环境质量状况》和《西安市水环境状况与监测月报》显示,2013年度和以及今年前四个月,西安市饮用水源地全年水质达标率为100%,而黑河的综合污染指数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7.2%。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黑河水质没有安全风险。
目前黑河金盆水库库区内有1万多居民,日常生活以及农家乐产生的生活污水成为一个污染源。为了减少人为活动对水质的影响,西安市也在逐步进行库区移民搬迁,黑河金盆水库第一批移民安置搬迁工作已经在2013年完成,二期移民安置工程要对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159户590人实施移民安置,将于今年全部完成。
除此之外,108国道线从黑河水源地穿过,也成为一个安全隐患。虽然黑河水源地范围内禁止运输危险品,两端也设立了检查站,不过当地媒体曾经报道过,运载危险品的车辆仍从这里通行。
“现在西安到汉中高速公路通了,108国道的车就少了。但还要加强防范危险品运输以及人为破坏。”周孝德表示,如果说黑河水源地有隐患的话,最大的就是这个。
有专家认为,水源地还有一个比
较大的风险是水库太开阔,大坝有管理,而有些其他地方管理跟不上。虽然水库设了一个公安分局,但没有现代化手段防控,一般人还是能很容易接近水体,经常有人在那里钓鱼,有人为事故的可能。
单线输水存在风险
老的管道如果漏水回渗就会造成污染。
黑河水出了金盆水库之后,还要通过86公里的暗渠输送到曲江水厂和南郊水厂处理,再向城市各个区域供水。
在这样长的距离内供水,管道安全也成为影响城市水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专门设立黑河引水渠道管理处,在供水管道沿线进行巡检。
“黑河到西安只有一条引水管道,已经运行了十多年,万一破裂可能造成西安市的供水中断。但是西安市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开始启动第二条通道的修建。”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周孝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单一管道可以保证供水,但复线管道可以应对万一发生的风险。
对于曲江和南郊两大水厂来说,一个优势在于,西安市南部靠近秦岭地势较高,北部地势较低,因此黑河引水到了水厂之后可以通过供水管线自流,这种重力供水使得水厂的电力需求大大降低。
在水质处理工艺方面,这两大水厂都是采取传统工艺进行处理。
“两个水厂采用的都是沉淀过滤工艺,这对泥沙和微生物有作用,但如果一些溶解性较强的物质,比如重金属、油类等是没办法解决的,有些特别的病毒、细菌也解决不了。”上述要求匿名的水务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建的东南郊水厂采取的工艺比较先进,采取的是紫外线加氯消毒结合手段,还预留了生物处理空间。
对于一般地下水,抽上来消毒后就可以直接供水,但专家认为,渭河及其支流周边地下水源地的水质较差,还需要加上处理系统。
自来水出了水厂之后就进入城市供水管网,在黑河引水之后,西安市相当一部分供水管网经过改造或新建,而且每年都会有改造,新建管线基本采用球墨铸铁材质,但城墙内老城区很多还是用的混凝土管线。
“新修的管道不会有大的问题,老的管道如果漏水回渗就会造成污染。”周孝德表示,水质不好的地方,管线用久了会积下污泥,从而产生污染。不过,随着黑河供水线路的拓展,旧有的管线会逐步改造,老的管道也越来越少。
水务体制仍待改革
牵涉利益,西安市的地下水源并没有全部关停。
在专家看来,西安市自来水出厂水质都比较好,但仍然不时有居民反映水质有问题,往往检测之后会发现这是二次污染导致的,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体制问题。
“现在GB5749-2006新标准其实很高,和欧美接近,但由于体制问题,出现百姓觉得水质不安全问题。”上述专家告21世纪经济报道诉记者,现在新标准要求水质管到各家各户龙头,但所有供水企业都是只管到接进户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水达标就认为是达标了。
水厂处理过的自来水进入城市管网之后,还要输送到各家各户的水龙头,而居民小区或企事业单位楼层一般都有水池、水箱,很少有管网直接供水的。这些蓄水池和水箱不归自来水公司管,而是归小区或单位的物业管理部门,由于没有专业的人员,本来一两年要清理一次但都没人管,这就非常容易导致二次污染。
此外,黑河水完全可以替代水质较差的其他地下水源,但由于牵涉到利益问题,西安市的地下水源并没有全部关停,这些地下水源地都是自来水公司打的井,都是自己的资产,取水不要钱,而黑河水要支付给黑河水库每吨8毛钱左右。现在好在供水企业和黑河水库管理方都是属于西安市水务集团,原来就是西安市自来水公司和黑河供水管理局两个单位,考虑到成本自来水公司能用地下水的就用地下水。
现在,西安市经过水务改革,把这两个单位合并到水务集团,问题也就转为企业内部的矛盾了。以前西安市自来水公司属于市政局管,后来政府职能转变,水务局管水利、自来水,也管黑河引水,又把自来水公司和黑河管理局剥离组建成西安水务集团,水务局只剩下行政管理职能。
经过水务改革之后,无论是水源地保护、输水管道,还是自来水公司都归西安水务集团管理,西安水务集团成为保证城市水质安全的关键。不过,有专家认为,西安水务集团需要将水质监测等数据和信息向社会公开,有必要让公众了解西安市的水质安全到底处于什么状态。(编辑 王世玲)
作者:李伯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