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长达两年的停产后,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新光硅业)终被川投能源启动破产申请。 5月23日,川投能源(600674,SH)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定以债权人身份申请新光硅业破产,并立即启动破产申请程序。作为光伏产业最早投产的千吨级多晶硅企业,新光硅业此前被贴满了 “明星”、“光伏业的黄埔军校”等标签。“大家想了很多办法拯救新光硅业,未果。”川投能源董秘龚圆向《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坦言,“股东意见不一致,导致破产一事拖至今天。”去年11月传出消息称,通威集团旗下永祥股份成为可能性最大的接盘者。半年过去,重组一事仍无进展。“一切都在按照程序和遵循市场机制的前提下正常进行,”对于外界所称的“重组失败”,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德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予以否认,“双方依然在接触、争取找到最佳方案,为各方都创造最大价值。”股东意见难一致5月23日,川投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全票通过了以债券人身份申请公司参股的新光硅业破产的提案。公告显示,新光硅业注册资本36209万元,主要经营:生产销售多晶硅、单晶硅、单晶硅切片、高纯金属等相关产品及其综合利用产品等。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光伏产业的严重影响,新光硅业停产已超过2年,截至2013年12月31日,新光硅业资产总额6.22亿元,负债总额6.34亿元,所有者权益-1126万元。目前,川投能源向新光硅业提供的委托贷款余额为3亿元,其中逾期贷款金额为2500万元。公告称,鉴于新光硅业复产无望、丧失持续生产经营能力等实际情况,公司董事会同意川投能源以债权人身份申请新光硅业破产,并立即启动破产申请程序。新光硅业曾是国内最早一家投产的千吨级多晶硅的企业,自成立起隶属于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底,川投能源公告称将以近4.2亿元的代价拿下新光硅业,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占股38.9%,其中自筹资金3.71亿元,以江油燃煤12.6%股权作价支付4882.45万元。据媒体梳理,新光硅业最初资产总额一度高达近20亿元,净资产逾10亿元。然而,“噩梦”也随之开始。收购完成后第一年,新光硅业的生产就开始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此后,新光硅业经营情况持续恶化,2013年前三季度亏损18539.11万元,同比增亏幅度达206.79%。“现在员工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二三十人。”龚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鼎盛时期,新光硅业有一两千人。”自2011年停产后,新光硅业现金流匮乏,主要依靠川投能源委托贷款维持生存。“为了盘活新光硅业,我们还是做了很多努力,只不过都没走通。如果真想救活,需要资金、技术等大量支持。”龚圆坦言,“股东之间意见难以达成一致,一些股东既想不出好的方法,又不愿意再投入,这也是为什么新光硅业连破产都拖到今天。”接盘未能达成共识2013年11月8日,川投能源公告披露,与通威集团签署意向性协议,通威集团将对川投能源持有38.9%股权的新光硅业进行重组。这在当时引发高度关注,被外界评价为“重组问题终于破题”。如今,新光硅业进入破产程序,“接盘者”永祥股份却没了声音。龚圆直言,“重组的谈判没有什么进展,且双方意愿不见得还能谈拢。”为何接盘者浮出水面后不久,又悄然沉寂?对于川投能源而言,期望“在最好时机,以最佳方案和最低成本解决新光硅业未来出路问题”,具体来说 “就是永祥股份把新光硅业所有债务承接了。”龚圆表示。据其透露,永祥股份后来也确实请人来对新光硅业进行评估、调查,“最后没有形成共识。”“双方就重组谈判已不是一两天的事,”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但在价格等核心问题上一直未能达成共识,接盘者也要从自身利益和策略出发。”“在进一步推行举措的过程中,永祥股份对新光硅业的重组一定是从市场机制考虑,包括过去的债务等相关条件。对永祥股份来讲,不能接一个包袱。”对此,冯德志告诉记者,“同时,作为川投能源,国有资产亦不能随便减值处理。”在其看来,双方一定是在遵照程序且符合市场机制的两个前提下,找到合法、公允的方式来推进重组。“对于接手的重组方来讲,接过来的一定是优质企业,能够被盘活的企业,是对产业有意义的实践。”冯德志认为,“在此基础上,讨价还价也都正常。至于预期是高是低,还得从公司整体利益出发。”接盘后将面临技术升级困难龚圆透露,早前多晶硅市场火爆,川投能源顶不住部分股东的热情,“被迫”承诺在新光硅业投产一年后将其注入上市公司资产。“当时甚至发展到非硅即否的局面,即不注入多晶硅,部分中小股东就要否定一切股改决议。”龚圆称,川投能源感到一丝“被绑架”的意味,而后来,部分中小股东催促的主题就变为 “何时剥离多晶硅资产”。实际上,行业深冬的现状亦让新光硅业第二大股东ST*天威(600550,SH)从光伏板块抽身。今年1月2日,*ST天威发布公告,宣布将以债权人身份申请公司控股子公司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威硅业)破产。与新光硅业相同,天威硅业在2011年底就已进入停产状态,即使大股东*ST天威计划豪掷10亿元资金,也未能完成技改。3个月后,*ST天威在剥离新能源业务上再前进一步,披露将旗下持股49%的乐山乐电天威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乐电天威硅业)全部股权出售给另一家上市公司乐山电力(600644,SH),而乐电天威硅业同样处于停车技改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永祥股份成为最后的接盘者,也将面临诸多困难。“新光硅业停产两年多,技术、装备都必须升级更新,否则价值不大。”任浩宁告诉记者。至于最终是否继续筹资、投入,冯德志回应称“还要看具体方案,在没有具体签署方案以前,也不能随便定论。”对于光伏行业的现状,冯德志亦指出:“整个行业触底回升,逐步企稳,但在分布式能源的推进方面,细节还需要落地。特别是资金的支持应该跟上。”冯德志认为,集中度增加是行业趋势,但并不表示其他企业就没有生存空间。中国硅产业绿色发展联盟秘书长白洪强此前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上难以突破成了天威硅业、新光硅业等中小型多晶硅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在行业没有恢复、需求没有上去之前,所有的小企业都在等待,但不少中小企业可能会在黎明前倒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