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的香港上环信德中心21楼,一间只有十多平米的办公室门口,挂着“中骏资源”和另外一家公司的牌子,里面有十多名工作人员,这正是陈基鸿控制的德正系在海外的融资平台。
如今,青岛港商品贸易重复质押融资事件仍在高度发酵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这个涉及众多公司的庞大融资计划,堪称经典——幕后总策划是德正资源主席陈基鸿,其通过旗下的两家境外贸易公司,以及国内多个贸易和实体企业,以转口贸易信用证和仓单质押进行多重融资。
一位中骏资源前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陈基鸿本人很少过来。”但其没有透露公司管理层的去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资料显示,陈基鸿目前已持有新加坡护照。
6500万美元未偿债务
香港公司注册处的资料显示,中骏资源(香港)公司成立于2003年10月10日,注册股本为3500万港元,中骏资源(新加坡)为该公司的关联公司,持新加坡护照的陈基鸿,是公司两位董事之一。
中骏资源(新加坡)的网站目前显示正在维护无法打开,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与中骏资源(香港)都是德正资源与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合资的广东德润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
此外,根据企业周年申报表显示,截至2014年3月,中骏资源(香港)共有6500万美元的未偿还按揭及押记债务。
押记登记书显示,从2004年3月11日至2014年3月31日止,中骏资源(香港)分别从渣打银行、汇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星展银行、富通银行以及比利时联合银行共六家银行获得融资,其中渣打银行10笔,法国巴黎银行7笔。
值得注意的是,4月之后,中骏资源再未获得任何融资。这与21世纪经济报道获得的陈基鸿本人于4月底被有关部门带走调查的消息,在时间点上可得印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查资料发现,去年9月中骏资源(香港)与渣打银行签订的一份抵押贷款合同,清楚地说明了陈基鸿控制的德正系旗下各个公司在这个错综复杂的融资网络中所扮演的角色。
该合同显示,中骏资源(香港)公司从德正资源及化隆先奇铝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化隆先奇)采购一批铝锭,并出售给栢银资源有限公司(香港注册),再以该销售合同与渣打银行签订贷款协议,中骏资源(新加坡)公司和陈基鸿分别作为公司和个人担保方。
此外,该公司与法国巴黎银行于去年6月签署的一份贷款合同则显示,中骏资源(香港)公司从化隆先奇铝业、青岛德诚矿业以及德正资源这三家生产商采购一批铝锭,并销售给新加坡的Raffemet Pte Ltd。同时,中骏资源(香港)还与化隆先奇签订了一份氧化铝销售合同。基于以上合同,中骏资源(香港)公司从法国巴黎银行获得一笔2500万美元的贷款,中骏资源(新加坡)公司和陈基鸿分别作为公司和个人担保方。
工商资料显示,化隆先奇铝业的背后控制人正是陈基鸿。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7月29日,由德正资源实物出资1.07亿元,青岛佳欣置业有限公司出资565万元,主要经营铝锭、氧化铝、铝制品加工、销售;建工建材、金属材料销售、委托加工、来料加工等。
转口贸易融资链
相关抵押登记文件显示,陈基鸿操盘的中骏资源(香港)、中骏资源(新加坡)以及国内的化隆先奇就是这个融资链条中的重要参与者。
据行业人士透露,一般的转口贸易信用证融资模式,通常由三家公司参与,如:一家为德正指定的在国内擅长做进出口贸易的公司A,德正在香港的一家自己设立或委托的具有一定信用资质的公司B,以及德正旗下的新加坡公司C。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整个转口贸易融资其货物的流转过程是:C公司出售放在国内保税库的货物给A公司,A公司将货物出售给B公司,B公司再销售给C公司或C指定的公司,整个货物最终转回C公司或C指定的客户。
资金流转的程序是:A公司从银行申请开立半年或一年的远期人民币信用证或者三个月的美元信用证给C公司,C公司拿人民币信用证在当地贴现,然后购买美元支付给B公司,B公司再将美元支付给A公司,A公司将美元结汇成人民币,信用证到期以后A公司偿还银行。
整个流程结束后,就相当于A公司开出远期信用证后即可套现,一般从A公司开出信用证到套现,时间在一周内完成,而且得到此笔现金所支付的财务成本要低于同期国内人民币贷款利率。这个时间差,对于企业而言,相当于进行了一次低成本短期融资。在获得这些成本低廉的海外融资后,陈基鸿便迅速把这些资金, 通过各种渠道输送到其商业王国中的其它高收益项目和资产中。
危险的仓单漏洞
由于近年来实体经济不景气,要把这些保税区仓库里的货物迅速变现并不那么容易。于是,利用现有仓储体系中的漏洞,将境外现货铜进口到中国保税口岸,注册保税库仓单再向银行申请仓单质押美元贷款,成了更加危险的做法。
据有色金属圈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利用仓单重复抵押融资的套利模式至少要有三家公司参与,以德正为例,其中一家是和德正无关的A公司,以及两家德正旗下的B和C公司。
首先,B公司将一批货物以100元卖给A公司,然后C公司再承诺以105元买回,这样一来A公司可以赚取5元的差价。A公司以B出具的仓储仓单去银行进行抵押融资以及部分自有资金支付给B,C公司拿到货物后再倒给B公司。德正可以通过旗下不同的子公司,伙同仓库,对同一批货物开出多张仓单,然后通过银行进行质押融资。
整个循环需要在三个月信用证到期前完成。而这个过程中,陈基鸿只需要付出5元的成本,即可换取100元资金的三个月的使用窗口。杠杆率可达20倍。这样一年下来一批货物可以进行四次循环,也就是说陈基鸿可以20元的成本,获得使用100元资金的一年使用窗口。
据行业士透露,这个仓单重复质押的融资链条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国内仓库和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模式存在漏洞。
“目前一般银行只认可一些较大品牌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所出具的仓单,如永泓仓储物流(上海)有限公司,GKE,上海运亚等,而这些公司一般在国内的自有仓库较少,大多数情况都是从其它仓库公司租赁,这个过程中就存在物流公司监管不力或者疏于管理产生的漏洞,从而出现一批货物开出多张仓单重复质押骗贷的漏洞。”某贸易公司主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