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川 李诗韵
在未来500多天里,一份关于2020年后新的气候机制的协议,将会在不断讨论中成型,最终在2015年巴黎气候会议上达成一致意见。
在协议浮出水面之前,除了各国政府的气候外交外,还交织着非政府组织和相关商业机构的建言献策。
作为一家爱尔兰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商的Mainstream Renewable Power首席执行官,埃迪·奥康纳(Eddie O Connor)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欧洲和中国的碳排放量之和占全球碳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因此,中欧在碳定价上进行合作,是制定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防止气候变化国际公约的关键。
之所以奥康纳抛出这样的观点,“是因为国际上,这两个国家(地区)是有意向通过透明可视的方式、联合的经验来解决碳排放问题,而欧洲的碳市场体系已经实行了7年,中国去年也开展了深圳等多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也就是说,他希望中国应与欧洲携手一起发挥气候领导力。目前,随着中国和美国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强大,G2(中美)合作的力量再次被放大。不过,也有NGO组织认为在气候外交的大国关系平衡中,中国应该也同欧盟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
而奥康纳此番来华目的,就是探索中国的新能源市场,并促进国际气候谈判。
中欧应联手制定碳价?
“我希望能在会前达成一致,在气候大会上引入这种全球碳价机制,在大会进程中关注这个话题。由于责任共享机制在过去20年不成功,建立单一的碳价并非正确的道路。”奥康纳表示。
分配减排责任一直都是难题。每个国家都不希望本国过度承担责任,在学术界也有诸多研究人员通过不同的机制(regime)模型推算出各国应承担的减排责任。由于方法论的不同,往往很难得出一个让各方满意的机制。
“如果对碳价有单独的全球统一的定价机制,才能有更大的机会把各国责任协调好,同时治理好环境。”奥康纳认为全球碳价的制定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中欧应在此领域进行战略合作。
此前,OECD最新发布的报告《气候与碳:协调价格与政策》也指出,可信、持续的碳定价(Carbon Pricing)应成为气候政策的基石。
报告认为,各国政府需确保碳定价足以实现既定目标,同时使其他政策与该目标协调一致。目前各国正在艰难协商,希望在2015年前就气候目标达成新协议,这需要各国审视各自的政策体系,严格评估其对气候目标的影响。
奥康纳称,欧洲国家一致认为,碳定价应在每吨40欧元左右,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信号。在中国境内,目前的定价则在每吨20欧元左右。考虑到购买力的不同,这样的定价并非差距过大。
目前,欧洲的碳价为大致为5-6欧元;而中国七个试点的碳价并不一致,22元-68元不等。
另外,39个国家和23个地区(其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接近四分之一)已采用或计划采用碳定价工具,其中包括碳排放交易机制和碳税,从而为推行由下至上的气候变化应对行动方法营造了势头。从全球看,碳定价机制覆盖近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不难看出,要让所有这些独立的碳市场形成统一的碳价机制还非常困难。
可再生能源成本持续下降
碳市场建立的目标之一,是希望通过市场手段释放价格信号,以此吸引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投资。
不过在奥康纳看来,欧洲的碳市场并没有带来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原因就是因为碳价太低。
“ETS在欧洲市场是一个失败的例子。2005-2007年才建立起来的欧洲碳市场在2008年又遇到金融危机,能源需求下降了17%,导致碳价非常低。”奥康纳表示。
即便如此,奥康纳还是坚信,如果有一个全球统一的碳价制度约束污染者,会吸引更多的保险投资者、养老金投资者进入可再生能源领域。
目前,奥康纳不仅积极推动全球碳价机制的讨论,也正在建立新部门,即“mainstream capital”,以吸引私人资本的养老金和保险公司进入新能源领域。
“目前我们的的商业模式是从投资商那里得到资金,在世界各地建发电厂,最后卖掉,循环利用我们的资金。”奥康纳表示。
目前,从成本上看,可再生能源比化石燃料已具有竞争优势。
批量生产及安装、设备成本下降和技术革新使得可再生能源的价格逐年下降。例如,在过去的30年里,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已经下降了99,从70美元每瓦特降至2013年年底的0.74美元每瓦特。
“在南非,我们在没有任何补贴的情况下,预计风电项目的价格比新的燃煤电站的计划成本降低25%。”奥康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