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清 上海报道
上周末,北京产权交易所挂出中海油新能源公司(简称海油新能源)出售海油碧路(南通)生物能源蛋白饲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碧路)74%股权的公告。
据了解,海油碧路是2008年海油新能源与奥地利碧陆生物能源生产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合资
建设、以生产生物柴油为主的企业。海油新能源持有公司74%股权,外方持有26%股权。自2012年正式投产以来,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今年一季度再亏1778万元。
“此次公司打算是彻底退出海油碧路,”7月7日海油新能源人士透露,“这既与海油碧路亏损有关,更与总部战略调整密不可分。”
他透露,去年以来中海油集团现金流因收购尼克森等原因而紧张,“而且集团发展战略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退出海油碧路很正常。”
退出海油碧路
此次海油新能源的股权出售是“亏本”的。
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显示,海油碧路2013年亏损8444万元,今年第一季度又继续亏损1778万元,目前资产账面价值总计8.8亿元,负债7.6亿元,转让标的对应评估值为9259万元,挂牌价格为8350万元。
公司注册资本达4000万欧元(约3.4亿人民币),主要以餐厨废油、棉籽等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同时生产副产品生物蛋白饲料、中间产品、高品质甘油等。2012年5月23日,经过近4年的建设,公司生物柴油装置一次投料成功。
“最初设想是依靠政府对生物柴油的扶持政策,开辟一片生物能源的天地,这也是当时公司看重的领域。”有知情者称。
然而2012年项目正式投产后,公司即陷入原料短缺、生产成本高企的泥潭,导致持续亏损。
而此时,中海油集团的情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1年集团董事长傅成玉调往中石化;2012年年中,新任掌门人王宜林力推中海油(00883.HK)巨资收购加拿大能源企业尼克森;2014年初,海油新能源资产更遭中海油集团剥离。
此时,海油碧路的时间已注定无多了,今年一季度公司再次亏损(虽然亏损幅度略有缩小),迅速被出售的命运即告注定。
根据海油新能源要求,所有参与竞拍的企业均需缴纳2500万元保证金,并在产权交易合同生效后5个交易日内一次性支付所有款项。
“对于竞标方资质,我们没有其他限制性条款。”上述海油新能源人士表示。
事实上,这已不是海油新能源今年首次出售资产了。今年2月抛售旗下亏损的包头煤化工项目。此外,中海油化学(3983.HK)持有49%股权的山西省河曲县阳坡泉煤矿,因没有按要求偿还拖欠工行河曲支行约3.03亿元款项,原定于7月2日由当地法院进行全部资产拍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虽然据公司最新公告,该项拍卖时间被延后,但外界普遍认为,此次拍卖意味着中海油的又一煤化工项目—以阳坡泉煤矿为合作基础的中海油化学华鹿山西煤炭化工有限公司或将“停摆”。
中海油多元化收紧
事实上,自长期从事石油上游领域的原中石油副总经理王宜林主政中海油以来,中海油的发展思路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开始的围绕能源主业实现相关多元化向加大上游勘探开发实现“二次创业”的方向转变,因此风能、生物能源等新能源部门已慢慢边缘化,风电资产甚至已经完全出售。
2012年7月,中海油突然以溢价60%、151亿美元的价格宣布收购加拿大独立能源公司尼克森,并于次年一季度完成了相关资产的交割。
被中海油看重的尼克森不但拥有北海、墨西哥湾等地的海上油气资源,更重要的是它还掌握着位于加拿大的大量油砂资源,总储量达56亿桶油当量。
然而,加拿大油砂的开采不但需要巨额的开发费用,而且其向美国目标市场的运输条件也并不成熟,因此自并购开始,上市公司中海油即陷入盈利下降、现金流趋紧的尴尬中。
2013年年报显示,当年中海油盈利564.6亿元,同比下跌11.4%,成为石油央企中唯一业绩下跌的公司;而且这种下跌是在产量超额完成目标的情况下出现的。
“尼克森非常规油气资源比重高,所以它的成本也比较高,上半年还有一些并购费用摊入到尼克森的成本中,因此尼克森项目的利润率不好。”2013年8月中海油CEO李凡荣在香港坦言:“通过加强管理与技术创新,中长期会给公司带来很好的贡献;5年前大家并不看好页岩油气,但随着技术的创新,现在它对石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未来油砂也一样。”
因此现在王宜林等中海油集团决策层继续收紧拳头,为既定的项目,如尼克森等筹措资金是当务之急,除此之外的非核心项目,如目前计划退出的海油碧路遭低价抛售也就在意料之中。
“现在中海油要求一方面是要加大上游常规、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力度,另一方面则是紧紧抓住天然气市场增长的机会,大力发展包括LNG在内的天然气产业。”有央企人士说。(编辑 徐炜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