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证券:沪港通长期影响仍被低估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瑞银证券:沪港通长期影响仍被低估

加入日期:2014-8-28 16:34:54

上周日,港交所发布公告称沪港通连接测试工作顺利完成,为期两周的市场演习也即将于本周日拉开帷幕。随着准备工作稳步推进,市场对于沪港通的讨论持续升温。瑞银证券日前发布报告,认为沪港通的长期影响仍被市场低估。

证监会披露的截至5月底QFII及RQFII持股市值为3149亿元。对此,瑞银证券研究部副主管、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表示,“如果QFII加RQFII共3149亿,沪港通一家就是3000亿额度,所以沪港通相对于现有所有境外投资人持有的股份来讲,放大了100%,这是一个很大的增长。”

瑞银证券估算目前QFII的持股市值约2900亿元,仓位可能只有70%,而RQFII大约2500亿的额度可能只有600亿元进入股市。假设QFII仓位增加到80%,RQFII额度使用率增加,加上沪港通的3000亿元,三项境外资金进入渠道汇总的持股市值就可以达到8500亿到9000亿元的水平。

相比较下,5月末全部公募基金的持股市值为1.13万亿元,8500亿~9000亿元的规模相当于全部公募持股市场的75%,相当于10万亿A股流通市值的8%到9%。

对于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去向,陈李表示:“尽管有一些海外资本可能会喜欢小型股、成长股,但相对来讲他们依然偏好大盘股。过去两年,A股的风格变化非常剧烈,创业板的表现远远好于主板市场。但看QFII持仓会发现上海交易所的持股规模还是要远远大于深圳交易所。所以两年A股激烈的风格变化,并没有改变QFII持股的原则和规则,还是按照自身逻辑选择股票。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进入的海外资本仍然会相对集中在一些大型股上面。因为比较集中,这样会有更大的定价权。”

陈李进一步预测A股市场将像韩国、中国台湾市场一样分化。由于资金可能集中在150只到200只大盘蓝筹股,境外资本的交易量可能占整个市场的20%到25%。而交易决定价格,在这些股票上有一定的价格影响力,甚至是定价权,这是沪港通的长期影响。

对于投资者关注的QFII与沪港通的差异问题,陈李认为两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QFII在申请进度上存在不确定性,批复的时间及最终额度不定都将对投资规划造成困扰。资金在退出时也要申请还掉额度,耗时漫长,进出两头都很困难。而沪港通是一个高度透明的“先到先得”机制,今天想买就可以买,后天获利了想卖就卖,在资金的便利性、包容性上均远远好于QFII。

不过,虽然沪港通有着种种优势,在陈李看来,市场短期也许对沪港通预期过高,急需理清诸多问题。以投资范围为例,现在沪港通只能买股票,如果投资的公司发行可转债而沪港通投资者不在配售范围内,那就意味着未来收益被摊薄,暴露在权益损失的风险下。对于资本利得税,财政部至今也没有表态。而且沪港通的持有方是香港联交所,辨别背后的投资者也存在难题,缴纳资本利得税、红利税更无从谈起。

现在部分投资者憧憬10月沪港通开闸后外资汹涌而来,忽视了上述难题,但在开闸初期沪市的外资净流入也许有限。《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此前了解到不少境外资金希冀租用RQFII额度进入A股市场,但费用过于高昂,投资成本被迫放大数倍,因此对沪港通开闸最为迫切。“有了沪港通,外资可以通过沪港通来持有喜欢的股票,同时把宝贵的QFII额度转到深圳、债券、可转债,所以有一个换仓动作。在短时间内,真正通过沪港通进入A股的资金规模个人觉得是有限的。”陈李如是展望。投资者也须谨防盲目乐观,如果外资第一步选择换仓而非加仓,受沪港通每日额度所限,几千亿的持股左手倒右手也需数周,短期内对大盘无法提供上行推力。

编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