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中级行情主逻辑仍在 立冬后宜降预期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兴业证券:中级行情主逻辑仍在 立冬后宜降预期

加入日期:2015-11-23 17:15:00

展望:强势震荡后,结构制胜

经历了过去近两周的强势震荡,市场部分消化三季度成交密集区及深秋行情获利盘压力,下周有望继续向上。(1)本轮中级行情的主逻辑依然存在,即汇率预期相对稳定的背景下,钱多、“资产荒”、经济政策积极,因此行情趋势仍然延续。(2)本轮中级反弹行情的节奏继续保持:平台整理,拾级而上。此轮中级行情的前半场即“爱在深秋”行情的节奏就不是持续逼空式,而是冲高、震荡蓄势再拾级而上。立冬后,市场选择通过强势震荡,而非像样的调整为行情蓄势,则后续行情将更趋结构性突破。

(1)大盘指数上行依然步履蹒跚。一方面,增量资金入场规模有限,监管政策管控融资杠杆,另一方面,前期券商、保险等大盘价值股的补涨带动指数进入三季度成交密集区,使得大盘继续上涨对于资金的需求更强,同时,随着券商板块热潮退却,需要发掘新的领涨板块来拉动大盘指数,如果只是通过大盘股的轮动效应,则三季度成交密集区震荡难免。反弹趋势延续,但行情演绎的特征在立冬前后已发生变化。“爱在深秋”行情实际是基于预期差背景下普涨式的修复,赚钱效应强。而立冬之后行情更多地呈现为结构性的特征,有限的几个行业和主题极度火爆,其余个股实际不好赚钱。我们以全部A股区间收益率中位数衡量来赚钱效应,“爱在深秋”行情从指数低点开始算到11月8日,收益率中位数为30.5%,而11月8日至今仅为4.3%。因此,立冬之后的反弹行情赚钱效应远不如“爱在深秋”,因此,投资者需要平稳心态,降低预期收益率。

(2)中小盘成长股仍是行情的主战场,但是,依然提醒得意不可忘形,建议重视短期的风险收益比,控制好回撤风险。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长期趋势向好,但经历近两个月大幅反弹后,特别是近期次新股、各种“高大上”新主题、新故事大幅补涨之后,需要降低预期收益率,不必被迫追涨已经被市场充分挖掘的热点,宁可找更新、更炫的机会。

短期扰动因素犹存,但风险不大

(1)IPO还是老办法,首批10家公司预计冻结资金1万亿,影响不大。

(2)美联储12月加息已经“PRICE IN”,且历史规模首次加息后美元指数跌,而新兴市场股市表现较好。

(3)月底人民币能否顺利加入SDR值得重点关注,当前市场一致预期隐含的是乐观的结果。

投资策略:围绕成长和主题,加强交易做波段

加强交易可以在下阶段获得更大的超额收益,短期三季度成交密集区未有效突破前,指数震荡反复难免,但是,系统性风险不大,中级行情的下半场尚未结束。毕竟当前“钱多、资产荒”的大背景下,至少优质新兴成长股和主题投资将持续反复地活跃。

首先,震荡中优选成长和主题有超额收益。成长股不仅是本轮中级反弹的核心,也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改革、创新的主战场。过去几年,转型成长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中期来看,成长股可以通过外延式收购、不断地加杠杆,从而推动业绩增长和股价上涨的正反馈。短期要获得超额收益还是依靠优选那些更新更炫的细分行业的中小成长股,继续看好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核电、高铁、机器人(300024,股吧)等)、现代服务业(传媒、健康、体育、文化等)、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虚拟现实产业链可以深入淘金。

主题方面,上周推荐的智能制造(世界机器人大会)、碳排放(巴黎G20峰会)和医药电商均表现活跃,本周除了上述热点外,集成电路板块(2015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一路一带(波兰总统与习近平主席会谈,或达成中国为波兰修建高铁或核电厂的项目协议等)也值得关注。

第二,传统产业的交易型机会,要进一步强化交易。一方面,国企改革受益板块可以找补涨机会。得益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的功能界定与分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细则的出台,国企改革推进速度快于市场预期,在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步伐明显加快,一批公司相继停牌。另一方面,高铁、电力、军工、电力设备、非银这些行业景气度还好或者政策还比较友善的板块,容易吸引人气,适合在箱体震荡阶段做交易。

第三,配置型机会:(1)消费型绩优股攻守兼备,适合此前踏空的投资者。传统的包括白酒、家电、医药等,消费升级的包括传媒、旅游、轻工制造等行业的绩优股,四季度估值切换带来补涨机会。(2)维持稳定高股息率的大盘权重股:“类债券”,适合拥有较低资金成本的机构投资进行大类资产配置。

(兴业证券(601377,股吧)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团队)

李立峰:明年牛市非彻底打开 注册制前把握时机

首发10只新股如期发行,市场已有预期影响有限

11月20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消息:10家IPO公司重启新股发行,其中上交所5家,中小板3家,创业板2家。由于仍将按现行规则发行,还是先冻结缴款,再配号中签的。测算下来,这10只新股共募资超过42亿元,冻结资金近1万亿元(其次12月发行的18家新股,冻结资金近 2.5万亿),冻结资金在今年以来申购冻结资金中不算高;再则,下周10家新股发行,早在11月上旬市场已有所预期,上周二、三,市场“慢扫雾霾”中也反映了其预期,既然市场上周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上行,表明市场很大程度上已较为充分消化。新股发行对市场的影响有限,而且新股上市后的强势表现,也有可能继续推动市场“赚钱效应”,或再次吸引资金对“次新股”的青睐。

积极把握“注册制”推出之前的投资环境

今年市场的整体强势,或者说今年的A股“赚钱效应”极其明显,除了我们正处在一个有利于滋生泡沫的宏观环境外,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在下半年暂缓或放缓新股发行有关。本周末有相关报道谈到了监管层在11月20日(周五)上午举行会议,讨论的结构是“明年三月注册制要有结果;先放发行节奏,后放价格;缩短发行流程(3到6个月),给企业明确预期”。该报道内容的真实性无法证伪,但估计明年监管层至少在“注册制”框架布局上大概率会有所推进。在股市异常波动之后,《证券法》修订推迟,国务院可能采取法律授权方式出台意见解决,“注册制”推出,对市场是好是坏?无需置疑的是对A股短期肯定是利空,但好在注册制的推进至少在明年才有实质性进展,由此,我们建议投资者积极把握“注册制”推出之前的投资环境。

市场风险偏好不太可能回落

目前距离年底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由于市场每天都在接纳不同的信息传递,市场的震荡波动在所难免,但目前的时点又是极为特殊的时点,随着年底的临近,各家机构开始展望《2016 年的A股市场策略》,对于2016年一季度A股行情大多有一个较为乐观的预期,如果在假设2016年一季度A股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赚钱效应”前提下,市场的资金是聪明的,对于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会选择提前布局“春季行情”,那么,这个所谓的“提前布局”的时间窗口也就仅仅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由此,我们认为机构在当前时点上,不会主动选择持续大幅降仓,然后在12月又选择大幅加仓,这么短期的波段操作实属太难。

并不是每年年底都会发生风格切换

前期我们一直反复的强调这样一个观点“并不是每年年底都会发生风格切换”,今年市场将仍延续存量结构行情。

本月初,券商板块出现异动,一部分投资者担心今年的年底行情会复制去年的逼空走势,由此大金融板块出现了单日的脉冲式行情。未来该特征依然存在,但持续性不如2012年、2014年。当前我们A股市场的环境和12年-14年的市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或不同的地方?如果简单地去拿2012年到现在的一个比较,过去的三年,大部分都处在一种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中,这是A股所处的环境的共性,而且这种货币宽松的环境均延续至年底。

2012年4季度存在对第二年(2013年)经济复苏的预期,由此导致外资大量涌入,市场在12月份出现了风格的切换,银行股表现突出;2014年A股市场“二八”风格切换是因为当时货币政策出现非常明显的拐点,因为之前调控部门给我们的预期是不会出现全面性的放松,只给定向的宽松,然而却在11月下旬忽然宣布降息,而且当时我们的A股处于2400点较低的点位,由此引发了市场对接下来(2015年)A 股将出现一波波澜壮阔的牛市的畅想,机构开始追逐以券商为代表的大盘蓝筹板块。站在当前,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太多机构会认为明年(2016年)的宏观经济是一个复苏的逻辑,而且我们也不认为明年市场是新的一轮指数高度被彻底打开的牛市。

考虑到“当前货币政策依旧宽松,汇率政策相对稳定,且近期国内整个宏观经济在弱势中出现了边际改善迹象”等因素,我们还是倾向于今年A股行情继续演绎寒冬不“寒”,仍可看高一线。

行业配置上,我们继续看好符合经济结构转型,符合产业升级的相关板块,尽管其估值上存在弊端,但在目前“资金面宽裕泡沫市”的环境中,依旧有其存活的土壤。具体到行业,我们维持推荐“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贯穿全年的行情)、计算机(信息安全、大数据)、环保”等;主题方面,我们推荐有事件或政策预期驱动的“体育、军工、IP收费、VR(虚拟现实)、养老、迪斯尼、能源互联网、国企改革”等。

(国金证券(600109,股吧)策略分析师,李立峰团队)

李少君:羊尾行情继续 春节前或现风格切换

当前市场外部环境整体仍友好,短期市场由于汇率预期和风险溢价的波动,或扰动驱动A股中级反弹的逻辑,但是反弹行情仍将会继续深化。911中级反弹最肥美当属羊尾(羊年的尾巴),在猴年春节前后,市场可能会出现风格切换。

911中级反弹核心驱动逻辑主要是稳增长加码、流动性改善以及管理思路变化,三大逻辑发力提升市场风险偏好,加之机构投资者考核机制对机构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催生中级反弹行情。目前三大逻辑仍在继续演化。

习主席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信心,在此背景下,10月单月财政支出增速36.1%,市场对于财政赤字增加预期显著上升,而发改委审批加速趋势仍在延续,例如总投资334亿的合肥至安庆铁路新建项目近日获批。

央行决定于11月20日下调分支行SLF利率,压低融资成本,推动利率走廊建设,市场方面两融余额继续维持升势至1.21万亿,受人民币加入SDR因素支撑,短期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流压力大幅缓解,10月外汇储备增加113.9亿元。

市场建设方面标本兼治,除了继续净化市场环境之外,重启IPO、调整两融保证金比例、新三板分层等中长期导向的举措均表明发展直接融资,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正在加速推进。

在三大逻辑驱动下,市场风险溢价继续下行,资本市场建设的加速推行,总体将提升投资者中长期信心,由此将为911中级反弹的深化提供支撑。但短期相关政策或事件会对市场流动性和心理层面形成扰动,从而引致市场的波动加大。

一是前期暂缓发行的28家首发公司中进入缴款程序的10家公司已做好发行重启准备。由于是按照旧制度重启,融资规模约42亿元,初略估算冻结资金近1万亿,或对市场资金产生分流效应,但由于融资规模相对较小,不会对市场产生趋势性影响;

二是证监会主席肖钢关于“明年三月注册制要有结果”的表态对于市场心理层面的影响。这一表态或使市场对于供给端压力加大担忧上升,但我们认为“有结果”并不等同于推出,短期来看对市场的影响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我们认为注册制的加速推出将有利于A股市场资产的优化,有利于资本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的提升,有利于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作用的发挥,从中长期来看利好中国股市的发展。

整体来看,我们认为当前市场仍维持相对乐观的态势,短期或由于市场情绪层面的影响或波动性有所加大,但不会妨碍中级反弹行情的进一步延伸。市场空间上,维持大盘3800-4200,创业板3000判断;配置结构上,我们仍看好中小创的市场表现,短期重点关注受政策和热点事件催化的军工、创投、体育版块;在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前提下,大盘蓝筹板块或突破“搭台”范畴,出现交易性机会。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金融、地产、有色板块可能出现的交易性机会。

编辑: 来源:兴业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