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四季度大金融还有空间 首要关注证券板块_股市测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华泰:四季度大金融还有空间 首要关注证券板块

加入日期:2015-11-23 22:11:21

网易财经11月23讯 华泰证券发布最新研报,对于大金融大行情到底如何看。

华泰证券认为,市场跌到2850后会真正进入长牛,市场风格会切换,但不是很多投资者说的小票和大票的切换,而是从伪成长,伪价值向真成长,真价值切换。因为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会取得重大突破,而这些改革都会使我们的资本市场更加健康,这也是我一直在资本市场努力的最关键原因。

证券行业:

1、自营盘亏损问题。确实有激进的公司亏损较大,为国护盘有浮亏。但如果买的是优秀大金融,大部分应该都在成本线以上了,不存在很大的亏损风险。

2、不要忽视资本市场的挑战。目前佣金费率在降,通道业务盈利越来越难,牌照红利正在消失,但是证券行业为国护盘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来资本市场改革带给证券行业的红利会很惊人。

(1)注册制。绝对不会大幅推迟。预测12月证券法2读,明年4月以前3读会通过。所以明年年终之前注册制很大可能会推出。

(2)新三板分层。预计年底之前会推出,这是我最期待的一点。主流的机构投资者现在没有办法投资新三板,如若分层机制推出,那么新三板顶层的企业将可以享受主流资本的关注。

(3)投行定价与配售自主权。现在券商内部正在改革,市场化力度加大,而风控也在加强,监管层在处罚、反腐之后,相信券商在资本市场的定价与配售权利会相应提高。

(4)PE直投。去年PE监管权从发改委手里到了证监会。证券行业在这个领域扩张行业地位,未来可以贡献很大收益。

(5)新资本工具。股指期货、个股期权不一定会推很快,但优先股可能会大幅推进,新三板公司和主板公司都已经在发优先股,能为证券公司带来新增盈利,因为承销商只能是证券公司。

(6)资产证券化全面松绑,财富管理和委托理财将有改革的细则,证券公司的杠杆在合适时机会提高。基本面利好会源源不断,不过证券行业分化会加大,不改革的公司盈利会下降,而能够布局全产业链、利用互联网把客户圈进来的会是比较优秀的证券公司。

这里我继续推荐光大,招商。

保险行业

亮点是蓝筹股的崛起。在3000点附近时,大保险公司接受窗口指导买入了很多金融蓝筹股。所以若本轮金融股崛起,保险股也将大有收益。

其次,养老险税延、养老金的入市、国际大资金的进场也会极大提高保险行业的估值。保费端,人身险费改落地,带来16年保费的高增长。投资端,深化险资市场化改革,可以带来额外的投资红利。但这些市场化措施也会拉大保险业的分化。

这里我们首推新华保险新华保险是混合所有制的标杆,我们从去年4月份就开始主推。另外就是平安、国寿、太保。尤其是有国企改革概念的。

银行业

未来三年银行将经历艰难的转型期,但贷款整体的增速还是有10%以上,不会陷入流动性陷阱。但银行由于不良贷款的压力,利润的压力不会小。但也不用对全行业特别担忧,不良贷款率在09年-13年前向下走的时候,银行的股价一直在跌,大家就是预期09年大放水后不良会释放。然而13年中期到现在,很多银行股价已经比当时涨了一倍多。因为很多有先见之明的投资者已看到中国不会硬着陆,且部分银行已进行员工持股开始改革。

银行股内部的分化也会很大。有些银行可能回到2倍PB,但有些银行也就0.8倍PB附近。银行是否好,需要深入银行内部去看。比如今年招行、浦发、南京从低点向上,涨了不少,因为内部改革力度大。如果长期来看,改革力度大,可以使利润增速回到15%-20%的水平。但若某些银行滞足不前,利润在长期来看负增长也是可能的。整个行业在中期来看,PB应该会稳定在1.5倍附近,股息率应该保持在5%-6%。

精选个股:宁波、光大、华夏、招商、浦发、北京。光大特点:混业,金控集团爆发力种子公司。华夏特点:将会有比较牛的资金来接德意志的出售资产,且明年是换届年,可能会有些变动,可能会变成一匹黑马,如同当年的平安银行。宁波、北京亮点:由于自身的改革和良好的机制,在两年后可能会进入大并购时代。

华泰证券认为,当前金融股排序:我们多次强调在15年下半年要重视大金融。三季度的排序是银行,保险,证券,而四季度的排序是证券,保险,银行。相信现在已经验证了,但是未来还有空间,可以等回调时,选择优秀个股买入并持有。

以下是研报原文:

我们从13年6月1847点成为热血分析师,怒推《热血分析师》系列1-5卷,而在15年8月2850点又以知心分析师,出品《为什么我现在推荐金融股?-说一说我的心里话》,到现在股市尤其是大金融行业的股价已经明显走出低谷,但出门路演,质疑声还是不少。还是有很多专业投资者想移民,认为中国要崩溃,于是我觉得自己有义务认真总结下当前投资者的疑虑,一条一条耐心解释,这也是一种历史使命感。

先说个结论:市场跌到2850后会真正进入长牛,市场风格会切换,但不是很多投资者说的小票和大票的切换,而是从伪成长,伪价值向真成长,真价值切换。因为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会取得重大突破,而这些改革都会使我们的资本市场更加健康,这也是我一直在资本市场努力的最关键原因。

下面依然采取和投资者Q&A的模式来跟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1. 投资者:美国要加息了,新兴市场要崩盘,所以不买金融股。

我们回答:美国已经比最初计划加息时点(15年6月)有了不少推迟,最快也是要到15年12月,而在这推迟的时间中,实际上加息的预期已经逐步被全球主流资本消化,海外投资者已经没那么恐惧美联储加息,反而有可能借着加息靴子落地,视为加仓中国的机会。

这是有先例的,有点类似于当年退出QE的节奏,14年美国退出QE,我们可以看到最怕美国退出QE的时间点是在13年6月底,当时全球一片恐慌,各种中国崩溃论最盛之时,而真到14年正式退出QE的时候,反而中国的股市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这就是明显的利空释放是利好。所以不要太纠结于美联储加息与否,而更应该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

我们始终认为15年8月市场跌到2850附近时,这种市场的情绪和13年6月底跌到1847点附近时很类似的,而国际政治金融,国内政治金融都很相似,具体可以看看下图,同时也回顾下我们在《说一说我的心里话-为什么我现在推荐金融股》中的核心逻辑。

图3: 未来何去何从?一图读懂热血金融局势!


2. 投资者:经济增速不行,所以看市场不行,市场不行所以金融更不行,坚决不买金融股。

我们回答:第一:经济增速与股市不是线性相关关系。我们看从13年一季度以来,经济增速是一路往下的,从高点7.8%,到最新的6.9%,但是上证指数从2000多点,现在涨到3400多点,里面翻倍的股票比比皆是。如果看着经济增速来投资,那么应该完全不要参与股市,错失黄金建仓期。货币基础知识告诉我们,经济变化落后于货币变化,这是著名的货币时滞效应,一般在6-12个月。而有句经济学定理:任何价格变化本质上都是货币现象,所以如果要投资,明显盯住货币增速比盯住经济增速更有意义的多。所以我们在09年底写《M1定买卖》就是说要看货币增速来进行提前判断行情。

第二:经济也没想象那么悲观。记得每年都有经济学家说中国经济要崩溃,但每年中国经济的增速都在超出预期,现在确实降到6.9%,但我们也要看到通过改革,很多领域已经在出现触底回升的现象,例如高端制造,互联网创新,中产消费领域等等,这跟股市也比较类似,改革带来机遇。因为改革开放,我们认为未来经济维持在6.5%以上还是可以的。如果再有崩溃论,就回忆下自己在13年6月底,15年8月中自己到底是如何的悲观?之后市场和经济又是如何走?如果能在投资者都这么悲观时,反手重仓优秀的金融股,收益都不会差。如果想看改革如何带来中国的希望?可以翻查热血分析师1-5卷。


3. 投资者:金融股的基本面都在恶化,证券为国护盘买了一堆股票,可能会导致大量亏损,保险由于费率市场化,成本大幅提高也会亏损,而银行坏账率也在逐步提高,所以不能买。

我们回答:其实金融股的基本面也是落后于股价的,货币是非常聪明的,如果预判金融基本面有问题,又何必必须要等到年报出来才卖出呢?

其实过去几年,针对金融的担忧一直没有停过,但是如果看回股价,真正下跌的时点是在09年底到13年中,这段时间很多金融股,尤其是银行股的基本面在向好,利润大幅增长,但是股价反而在不停的创出新低,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主流投资者认为由于08-09年的货币体系大放水,银行及金融体系在未来是要出大风险的,那要赶在出风险前撤离,所以即使利润增速很高,股价还跌。反而从13年中开始到现在,银行的不良率不断提高,利润增速在下滑,但是股价却在不停向上,而且个别银行都快创出历史新高,这就是由于现在中国通过改革,很多主流与先知先觉的资金已经看到中国的曙光,已经在不停的抄底了。

所以真正影响金融股股价走势的不是滞后的年报数据,而是金融改革的实质推进,因为改革带来希望。


证券行业:

1、自营盘亏损问题。确实有激进的公司亏损较大,为国护盘有浮亏。但如果买的是优秀大金融,大部分应该都在成本线以上了,不存在很大的亏损风险。

2、不要忽视资本市场的挑战。目前佣金费率在降,通道业务盈利越来越难,牌照红利正在消失,但是证券行业为国护盘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来资本市场改革带给证券行业的红利会很惊人。

(1)注册制。绝对不会大幅推迟。预测12月证券法2读,明年4月以前3读会通过。所以明年年终之前注册制很大可能会推出。

(2)新三板分层。预计年底之前会推出,这是我最期待的一点。主流的机构投资者现在没有办法投资新三板,如若分层机制推出,那么新三板顶层的企业将可以享受主流资本的关注。

(3)投行定价与配售自主权。现在券商内部正在改革,市场化力度加大,而风控也在加强,监管层在处罚、反腐之后,相信券商在资本市场的定价与配售权利会相应提高。

(4)PE直投。去年PE监管权从发改委手里到了证监会。证券行业在这个领域扩张行业地位,未来可以贡献很大收益。

(5)新资本工具。股指期货、个股期权不一定会推很快,但优先股可能会大幅推进,新三板公司和主板公司都已经在发优先股,能为证券公司带来新增盈利,因为承销商只能是证券公司。

(6)资产证券化全面松绑,财富管理和委托理财将有改革的细则,证券公司的杠杆在合适时机会提高。基本面利好会源源不断,不过证券行业分化会加大,不改革的公司盈利会下降,而能够布局全产业链、利用互联网把客户圈进来的会是比较优秀的证券公司。

这里我继续推荐光大,招商。

保险行业

亮点是蓝筹股的崛起。在3000点附近时,大保险公司接受窗口指导买入了很多金融蓝筹股。所以若本轮金融股崛起,保险股也将大有收益。

其次,养老险税延、养老金的入市、国际大资金的进场也会极大提高保险行业的估值。保费端,人身险费改落地,带来16年保费的高增长。投资端,深化险资市场化改革,可以带来额外的投资红利。但这些市场化措施也会拉大保险业的分化。

这里我们首推新华保险新华保险是混合所有制的标杆,我们从去年4月份就开始主推。另外就是平安、国寿、太保。尤其是有国企改革概念的。

银行业

未来三年银行将经历艰难的转型期,但贷款整体的增速还是有10%以上,不会陷入流动性陷阱。但银行由于不良贷款的压力,利润的压力不会小。但也不用对全行业特别担忧,不良贷款率在09年-13年前向下走的时候,银行的股价一直在跌,大家就是预期09年大放水后不良会释放。然而13年中期到现在,很多银行股价已经比当时涨了一倍多。因为很多有先见之明的投资者已看到中国不会硬着陆,且部分银行已进行员工持股开始改革。

银行股内部的分化也会很大。有些银行可能回到2倍PB,但有些银行也就0.8倍PB附近。银行是否好,需要深入银行内部去看。比如今年招行、浦发、南京从低点向上,涨了不少,因为内部改革力度大。如果长期来看,改革力度大,可以使利润增速回到15%-20%的水平。但若某些银行滞足不前,利润在长期来看负增长也是可能的。整个行业在中期来看,PB应该会稳定在1.5倍附近,股息率应该保持在5%-6%。

精选个股:宁波、光大、华夏、招商、浦发、北京。光大特点:混业,金控集团爆发力种子公司。华夏特点:将会有比较牛的资金来接德意志的出售资产,且明年是换届年,可能会有些变动,可能会变成一匹黑马,如同当年的平安银行。宁波、北京亮点:由于自身的改革和良好的机制,在两年后可能会进入大并购时代。

4. 投资者:金融反腐进入深水区,所以风险很大,所以不买金融股。

我们回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反过来作用于生产力。改革就是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还要促进生产力。而要改变生产关系,又谈何容易?因为这要突破固有利益,光靠说教是不够的,一方面要反腐突破,另一方面也要抓紧改革,这样才能使改革真正的推进下去。所以金融反腐与金融改革是同步的,也正因为此,我们不要过度担忧反腐对股价的影响,因为反腐后,往往改革加速,可能行业与公司会发展的更好,因此不要过度担忧金融反腐的负面影响,确实短期可能给个股的股价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中长期来看,或许是很好的买点,这在历史上多能得到验证。


5. 投资者:历史上金融股没有超额收益,所以不买金融股。

我们回答:这个判断是没有数据依据的,我们拿股市最低点1847到现在,金融指数是能跑赢指数,而如果选择我们核心的优秀金融指数,那更是可以远远跑赢指数,而且往往金融每年在最后一季度都有很强的超额收益。


6. 投资者:到底金融股是谁买的?为什么我们没有怎么加仓,却有那么多钱买入?

下面做个简单的分类:金融股里面要分银行,保险,证券等多元金融。而投资者也要分海外对冲基金,海外公募和保险,本土神秘大资金,本土公募,本土私募,本土个人投资者。

我们回答:由于做了12年的金融研究,优势就是可以预判各类资金的想法和流向,所以在合适的位置,我们总能找到最好的标的。不同投资者喜欢的股票和运用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海外对冲基金

这是全球最敏锐的资本,一般都很神秘,但是做为大卖方,优势就是可以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这么多年的经验,实际上觉得海外对冲基金顶层的最大优势主要有两点:

1. 对全球金融政治体系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洞察力。因为这些对冲基金的顶层往往和政治联系很紧,经常可以和各国精英有相互交流的机会,自然能明白全球的政治金融风向,而且对各国金融体系与规则十分熟悉。

2. 自身交易系统很优秀,很多可以做到大象无形,利用各国监管规则,可以隐秘的渗透进金融体系。这种资金是大金融股中短期暴涨暴跌最主要的发起方。因为对冲基金对流动性要求很高,进出必须自由,而且往往还要结合衍生品来放大杠杆,要达到一击必中的效果,乐观时要制造亢奋氛围,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资金进场,悲观时也要制造恐慌,吸纳足够筹码。由于与政治相关度很紧,虽然赚钱是其主要目的,但同时个别也承担使命。

例如这次6-8月股灾,按照公安部的说法,确实有海外对冲基金是参与做空,我们也确实看到这次股灾之后,我们的资本账户开放速度在加快,这就是我一直说的,这部分海外对冲基金看空做空中国并不是真心认为中国不行,而是要逼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真开放后,反手做多自是必然,对冲基金的特点就是策略变化很快,而且他们对顶层政治金融看的很清晰。

为什么他们要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因为如果中国加大开放,由于外资整体在全球金融系统中积累的技能,经验和声誉,自然可以在中国庞大的经济增长蛋糕中拥有更大的份额。但是,我们也不要民粹主义,过度阴谋论看待这批资金。因为过度保护是无法让我们自己的金融体系取得长足进步,必须要以开放促改革,向外资让利和开放,是要学习他们的长处,反过来促进自身的改革,谁让我们自己现在还不够强大,只有加大改革力度,结合我们自身的本土化优势,我相信中国金融的主导权还是会握在自己手中的。所以,真正大金融中的最大发动行情的主力,是这些海外对冲基金。

为什么海外对冲基金相比H股,更喜欢A股的市场?简单归因两点:第一就是这里钱多,130万亿的M2,第二就是A股个人投资者比例很高,这种投资者结构决定了投资者更加喜欢追涨杀跌,也因此海外对冲基金更容易赚钱。能不来吗?

如果比喻的话,这类资金才是真正的鲨鱼,而鲨鱼能让你平时见到吗?感觉上来说,这种鲨鱼在这轮行情中更喜欢券商,因为券商估值弹性极大,非常适合做波段,而且往往激活A股人气后,由于券商基本面能跟上,估值反而合理还显得低估,此时本土大资金再跟上,那么鲨鱼也能做到从容撤退。

海外公募和保险资金

这类资金的特点是长期大资金,也是国内投资者比较了解的外资,因为他们往往通过正规渠道进入或离开中国资本市场,例如QFII,RQFII,沪港通等,由于可以清晰看到痕迹,这些资金不会采取对冲基金式的暴涨暴跌,制造波段策略,而他们确确实实最在乎的是估值和长期基本面,如果估值很便宜,而长期基本面又不错,确实会买入并长期持有,反过来说,如果短期个股涨幅过大,也确实会卖出等待估值合理再重新进场,这类资金是市场的中流砥柱,也是促进估值合理化的主力。所以会出现当A股暴涨时,反而看到沪股通的资金是在流出的,而且这类资金整体交易是比较平缓的,很少会短时间集中买入卖出。

这类资金我比喻为海外的鲸鱼,体量大,速度慢,只能靠长期研究获得自己的竞争优势,而且由于账户都在明处,一般不会和监管当局直接面对面抗衡。而这类资金更喜欢的是银行与保险,因为估值最低,长期也有不错的利润增长,而且本土公募基金不喜欢这些行业,反而给这些海外长期资金可以不断低位吸纳筹码,满足自身长期收益率的要求。

本土神秘大资金

本土大资金指的是真正从房地产,民间高利贷,互联网金融等相关金融领域转移出来的资金,这些资金是去年底大金融行情,尤其是12月后面接力上攻的主力资金。这类资金的体量远超海外对冲基金,也远超QFII,RQFII等外资,是真正的本土资金中的主力。这类资金在去年底由于股市的财富效应,房地产,信托等影子银行领域等相关出路收窄,在海外大资金激活市场后,蜂拥至股市,导致股市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井喷,而且由于进入的速度太快,不可能去买炒作型小股票,因为这些流动性承载力太弱,所以只能拼命冲向大蓝筹,而且这批资金也是国内两融业务的主力,又有杠杆,可以想象下,能带来股市多大幅度的上涨?

但是由于15年1月底,国家限制两融业务的过大过快上升,这些资金又开始出现分化,一方面重回房地产,民间高利贷和互联网金融,所以可以看到深圳的房价在15年2月后房价出现暴涨。另一方面,转移到Homs系统或者私募手中,开始步入炒作型股票行情,因为存量博弈,必须要对个股有较强的控制力。

但是现在一线房地产已经明显开始出现颓势,同时Homs系统已经被封,私募也正在清理整顿,金融反腐也在推进,这批资金我相信会重演去年底的方向,就是来到股市,而且主买的标的很可能又是金融大蓝筹,尤其是弹性更大的券商股,理由和前面对冲基金一样,基本面,估值是属于越买越合理的状态。所以我们在15年11月1日,11月4日,两次电话会议中重点提示券商股爆发机会。这波资金的规模要按照数万亿体量来算,最少可以将券商从底部带起50%以上。

本土公募

其实本土公募本来应该跟海外公募和保险做一样的事情,就是重点研究宏观,行业,公司基本面,然后买入并长期持有,因为公募的特点是信息公开,考核机制也很透明,如果和其他主力资金玩短期博弈,那很容易就被人把底牌猜透,基本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可惜在近5年,本土公募除了少数还能坚持基本面研究和估值敏感之外,确实大部分已经和本土私募的风格相似,如何相似我们就不多说了,但是回头看,这五年,本土公募确实可以大幅跑赢市场,跑赢估值敏感性投资者,理由主要还是国内个人投资者太多,而机构还是拥有专业和各种优势,想赚钱并不难。客观说这也是国内资本市场机制使然,不应该怪公募,未来随着资本市场市场化,此时希望公募能看清未来的大格局,资本市场的风格真的会切换,从伪成长伪价值向真成长真价值切换。

客观说,从业这么久,本土公募想在大金融股票上赚钱是很难的,所以也可以看到每次大金融的行情,基本本土公募很少参与,而真的参与多的时候,我还比较担心,会担心是不是行情要见顶了。如果阴谋些的想法,就是因为信息太透明,所以真正其他主力资金往往会选择本土公募很少金融股的时候发动行情,而在公募参与度提高时,选择撤离。是不是阴谋?确实过去金融股走势和基金仓位的关系就是如此。未来本土公募可以选择配置大金融到标配,而其他个股要发挥本土化优势,选择真成长买入并长期持有。



本土私募

实际上接触这么多私募,本土私募对个股的挖掘能力往往很强,而这种挖掘有时也显得过于简单粗暴,有时甚至会陷入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但不管如何,本土私募的本土化确实应该鼓励,因为这是相对外资的优势,要鼓励,但是也要进一步合法化,少操纵,多做真正的基本面研究。至于本土私募的宏观政治视野,全球交易系统,则离海外顶级对冲基金差距还有很远。而本土私募由于机制灵活,也有不少能在大金融行情中做跟随者,也能赚到钱,但是一般不会是主力。而当市场进入震荡,本土私募往往会更喜欢自己能有控制力的小股票进行投资。

所以从12年底到现在,每次大金融行情到底是谁买的?这个问题总算可以解答了:海外对冲基金往往是行情的发起者与控制者,外资公募和保险等大资金是定海神针,本土大资金是体量最大的主力,而本土公募一般参与度较低,本土私募往往是金融行情跟随者。


7. 投资者:金融行业催化剂到底是什么?个股的催化剂又是什么?

大金融从2013到2020年的大行情,我相信最大的主题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这个主题不会错,人民币国际化代表的中国大金融体系将和世界主流金融体系相互融合,最终成为金融强国。所以从13年到现在,每次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带来的都是大金融很强的走势,例如14年年底的沪港通,15年年底的人民币加入SDR,基本都是大金融行情点火时刻。就算从基本面来说,人民币国际化代表的是用人民币交易投资的份额会大幅提高,也因此金融企业的也能赚取更多收益,同时由于中国金融企业在全球地位提高,有很多难得的投资机遇也是可以分享和参与的。

为什么人民币加入SDR重要?这是一个国际认证,就像是银行贷款,国开行给这家企业贷款,那么其他银行就敢于认可。如果IMF认可,说明国际主流资本是认可人民币资产的,万亿美元会配置人民币资产,万亿人民币配置到股票是问题不大的。

为什么说外资要进来?我们认为人民币是稳得住的,如果人民币贬值控制在2%以内,外资进来的动机是非常强的。中国GDP增速能维持在7%附近,有哪些大国能有我们这种承载力,回报方面我们无风险理财产品回报率几乎5%,而放在美国银行里是几乎没有利息的,所以人民币无风险利率将近高于美元4个点,有相当多的套利动机配人民币。

为什么要配金融股?外资进来是要赚钱的,不需要买小股票,金融股的回报就够,证券,保险,银行从2013年到现在每年复合30%是有的,这种回报率没有别的地方给得起。05年外资买我们的银行时,我们自己的资本是不要的,而05年7月份我们正式开始人民币汇率改革,当时有一句话是人民币升值就买金融地产,外资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收获颇丰。而这次人民币加入SDR,外资一定会加紧对中国金融资产的配置。金融股的特点是体量大,估值低、回报高,资源牛,而太小体量的股票对大资金来说,是很难入其法眼的。而且真正看看巴菲特等投资大师,长期来看,对金融行业的配置比例一点都不低,这是因为金融行业一直在与时俱进,培养出的品牌,机制,系统,客户资源,是有较深较厚的护城河,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被颠覆的。

为什么我们看到有外资在卖银行股权?因为中国更加开放了,外资应该是卖掉参股的金融股权,成立自己可以控股的金融企业。我们的看法是只有外资参与进来才能更加有效促进金融体系变革。没有竞争,没有鲶鱼,谁又愿意自我变革呢?

人民币国际化在2020年以前会加速推进,所以大金融整体的走势应该是持续上升的趋势,只不过其中个股分化会加大。那么金融个股到底看什么?


国企改革是金融行业内部走势分化的最大因素。回顾这三年,我们可以看到国企改革中的三大催化剂: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子公司分拆挂牌上市。

金融个股的催化剂:国企改革

混合所有制:例如13年-14年的民生银行,15年的浦发银行

员工持股:15年的招商银行

子公司分拆:光大系

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个股在公布改革方案后,走势明显强于其他个股,而我们判断在十三五期间,金融国企改革会大幅加速,所以这个催化剂应该是持续的,但是也要保持跟踪,因为改革力度的区别,是未来金融行业内部个股走势最大的不同。


8. 投资者:金融股投资的节奏到底应该如何把握?

我们回答:金融股的投资节奏其实挺好把握的,但是很需要勇气。当国内主流资金不配置金融股的时候,往往大金融的短期机会就到了,这个方式屡试不爽,之前说过,本土主流资金想在金融股上赚钱难度很大,由于机制使然,当本土主流没有的时候,外资主力会选择发动行情。而长期的节奏来看,大金融行业催化剂是源源不断的,所以应该做好基本面研究,选择出内部加速改革的公司,然后长期持有也是很好的策略,又或者当每次市场暴跌,周围人对股市绝望时,也是加仓大金融的好时机,因为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不会崩溃,人民币国际化必定会成功,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也必须成功,所以,每次投资者悲观时,恰恰是中期的股价低点,可以考虑加大配置。

当前金融股排序:我们多次强调在15年下半年要重视大金融。三季度的排序是银行,保险,证券,而四季度的排序是证券,保险,银行。相信现在已经验证了,但是未来还有空间,可以等回调时,选择优秀个股买入并持有。

如果想了解我为什么对中国充满信心,中国具体的改革措施应该怎么做?自己应该如何参与到这样的机遇中,可以认真阅读下我们之前写的热血分析师五卷还有《说一说我的心里话-为什么我现在推荐金融股?》

编辑: 来源:华泰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