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就业供需双降近年罕见 经济下行传导至就业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一季度就业供需双降近年罕见 经济下行传导至就业

加入日期:2015-4-27 8:45:48

 

  一季度就业供需双降近年罕见 经济下行传导至就业

  一季度就业“供需双降” 新兴行业接棒

  就业,被称为民生之本,一直是高层关心的问题。

  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3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同比减少20万人。一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同比和环比均小幅下降。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调查失业率为5.1%,也处于低位。

  “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李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7%左右的速度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

  为更好地制定就业政策,人社部和发改委春节过后到地方进行了密集调研。他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就业形势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工返乡,但东北、山西等地就业压力依然不小。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新增就业同比减少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双降”为近年来一季度用工旺季少见的情况,显示出经济下行压力正向就业端传导。

  值得关注的是,人社部在调研中发现,虽然一些企业出现了裁员情况,但被裁员工很快就被其他新兴行业吸收了,表明经济转型对就业也产生了正面影响。

  人社部:就业情况稳定

  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是7%,同比有所回落,但居民收入、就业、单位GDP的能耗等数据都跑赢了经济增速。

  4月14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他在会上指出,7%左右的增速,目前看在一季度支撑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也同步增长,同时随着能耗降低环境也有所改善。这样的平稳运行来之不易,也给了我们信心。但另一方面必须看到,经济下行的压力的确在持续加大,总量矛盾与结构性矛盾汇集,既有需求不足,也有供给不足。

  会上,李克强再次强调了守住“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基本盘。此前,有机构人士对记者分析称,经济增长率和就业水平曾被李克强列为经济区间理论的“下限”标准,而增效益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对经济增长和转型都有着重要作用。

  据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从2013年开始就明确了区间调控的规则,将稳增长和保就业作为“下限”,防通胀作为“上限”。发改委综合司副司长丛亮称,目前的经济速度确保了就业相对来说是稳定的,并没有滑出区间的“下限”。

  丛亮表示,现在的情况与1998年或2008年完全不同,“我们到各地方调研,包括到东部、中部地区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整个就业情况是比较稳定的,甚至一些地方还有民工荒的问题。”

  人社部在调研中也没有发现农民工集中返乡的情况,广东、浙江等地正月十五之后,农民工返岗率在90%以上,劳动力市场供求处于基本平稳态势。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对记者表示,2014年以来就业形势的明显好转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就业形势的判断不能脱离劳动力供求的大背景,就业压力减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劳动年龄人口供给的下降。

  警惕“隐形失业”

  一季度就业数据中,新增就业20万人的降幅为近年来少见。据记者了解,人社部从今年初就已经注意到新增就业逐步减弱的苗头,东北、山西等地新增就业出现了下滑。

  人社部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发现,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需双降”的局面。按照惯例,春节之后的3月是招工高峰,但根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上报的数据,一季度进行招聘的企业数以及企业招聘的工人数都出现了下降,有些地区下降的幅度甚至达到了15%。

  数据表明,企业目前用工比较谨慎,开始减少人才储备,很多企业拿到订单才会招人。

  丛亮表示,虽然整体的就业局势平稳,但还有一些行业性、局部性和区域性的问题,如东北、山西等地可能出现了资源性枯竭城市的就业问题。

  近年来,东北的就业情况一直都比较严峻,沈阳、长春和大连常年处于城市就业压力排行榜的前列,新增就业不断下滑,登记失业率以及领取失业金的人数都在上升。

  去年煤炭价格走低,钢铁行业亏损后,山西单一的产业结构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明显降低。与广东等地不同,山西本地城镇职工偏多,缺乏新型产业,一旦出现裁员,消化起来难度比较大。

  两部委在调研中都发现,“隐形失业”的情况正在加速出现,特别是一些经营长期萎缩的国企。

  据记者表示,当前必须重视“隐形失业”问题。钢铁、煤炭等去年全行业亏损的行业,隐形失业的问题可能会非常严重,这些企业虽然没有裁员,但工人的就业质量明显在下降,工作时间缩短,薪酬水平下降。

  产业结构转型利好就业

  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已有7年,中国就业总体来说是处于逐步好转的趋势中,经济周期对于就业形势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都会对就业造成影响,但新兴产业又对就业问题起到了承接的作用。

  广东、江苏,以及京津冀地区传统产业搬迁或是调整都出现了这一情况。

  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经济发达省份比内陆省份处理失业危机更有优势,人社部在调研中发现,虽然去年广东一些企业进行了规模裁员,但裁掉的员工在一两个月内就被其他新兴行业吸收了。

  当前就业面临的风险在累积,但并没有达到爆发的程度。针对当前就业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政府已经出台了新一轮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4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从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优先战略、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强化组织领导等五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之道、强国之举,有利于产业、企业、分配等多方面结构优化。”会议指出,面对今年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

  当然,面对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各地纷纷出台了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不少地方都打出“回乡牌”,开出优惠条件,欢迎学子回老家建设。

  据统计,东北三省每年流失的人才达到了200万。今年3月,黑龙江为留住人才,直接推出了现金补贴:全日制硕士、博士毕业生到企业以及市(地)以下急需紧缺人才的事业单位工作,并签订5年以上合同,用人单位分别按照不低于3万元、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李忠表示,人社部将以贯彻新一轮政策为抓手,做好就业创业各项工作,推进创业创新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推动创业型城市创建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优化创业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同时,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首位,深入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做好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统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各类群体就业工作。(第.一.财.经.日.报.郭.晋.晖.)

  总理密集考察银行 分析称不意味着信贷投放将加速

  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兴业银行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分行,这是继17日考察工行、国开行之后,李克强总理考察的第三家银行。总理密集考察银行在过往并不多见,这被认为是敦促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境况下发挥更大作用的体现,其中所传递的政策信号值得关注。

  希望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

  李克强总理在17日考察工行、国开行期间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但下行压力加大,金融调控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有新举措,金融要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对此,来自监管部门人士的看法是,目前北方一些省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透过总理密集考察银行及其讲话可见,高层希望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境况下发挥更大作用。

  23日公布的4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跌至12个月新低,且连续两个月在荣枯线下徘徊,显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北方省份,比如山西一季度GDP增速仅2.5%,且工业生产增速出现负增长。东北三省经济形势亦不乐观。

  因此,稳增长被分析人士认为仍是二季度政策主线。实际上,李克强总理考察当日,国开行即公开表态要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24日,邮储银行刊发名为《服务实体经济是新常态下的最高战略》的新闻通稿,该表态正是基于该行研究和贯彻李克强总理17日考察国开、工行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不过,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并不认为总理密集考察银行意味着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的大。连平说,不能对此做过多联想。他认为,总理考察国开行以及大型商业银行应该是着眼于经济新常态下的中长期发展,且目前外部空间明显打开,比如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等大战略在推进,要着眼于全球格局。

  连平同时也提到,在经济下行期,不排除银行风险偏好度降低,惜贷可能导致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融资成本,这或是目前一大背景。

  实际上,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亦是李克强总理考察银行提及的一个重要方面。李克强强调,金融机构要以改革的方式,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的服务。

  23日考察兴业银行时,李克强总理重申银行要进一步合并收费项目,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他们爬坡过坎,渡过难关,而设立自贸区的初衷就是用开放倒逼改革,要通过开放跨境金融业务,倒逼内地融资成本降低。

  不意味着信贷投放将加速

  需要提及的是,寄望银行在经济下行期发挥更大作用,并不一定意味着信贷投放将全面提速。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回归传统的“霸主”地位,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3.6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近八成,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

  不过,另一个并不乐观的信息是,有监管机构人士称,信贷资金并没有充分流入实体经济。

  民生银行有关人士近日则表示,一季度信贷需求严重不足,且一季度信贷需求主要产生在两个领域:一是与资本市场相关的领域;二是与政府投资相关的领域。

  连平认为,总理密集考察银行更可能是敦促继续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支持,强调信贷结构调整。瑞银中国则认为,近期的政策动向初步揭开了政策组合中的重要一环:为稳增长,决策层希望通过政策性银行放贷支持基建投资、增加公共品的供给,而央行将为政策银行提供流动性,甚至直接注资。

  国务院最近通过了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方案。根据该方案,国开行将回归“开发性金融定位”,在市场机制下从事政策性业务,而不再追求此前的商业化定位。瑞银中国认为,这一改革方案意味着作为其主要资金来源的国开债将拥有国家信用,风险权重为零,作为改革方案的一部分,决策层将为国开行注资,注资方可能包括财政部、央行,注资后国开行的政策性地位将大大增强。(上.证.周.鹏.峰)

  稳增长措施有望再加码

  “一季度经济数据不乐观,中央已经大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果目前采取的措施效果低于预期,中央将加大稳增长的措施。”26日,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导报特约评论员徐逢贤据记者说。

  按照往年惯例,中央政治局将在4月下旬召开会议,讨论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并对政策作出调整。因刚刚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低于预期,业内对于即将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寄予厚望。

  “为稳增长,货币政策有望进一步放松;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规划出台,有望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热潮;自贸区试点将力促外贸回暖。”徐逢贤分析说。

  数据倒逼政策调整

  不久前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这是自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增速。

  对于这样的增速,徐逢贤认为是在合理的区间之内。“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在新常态下,不仅要看经济增速,还要看另外几项经济、社会指标。如,要更重视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供给;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幸福感不断增强;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等。”徐逢贤表示,“在上述综合指标之下,我认为经济增速稳定在6.8%至7.8%即属于合理区间,一季度7%的经济增速依然在这个区间之内。”

  但徐逢贤同时认为,7%的经济增速确实让人不甚乐观,它在合理区间的下限附近。而且,其他很多经济指标都让人感到担忧。

  据记者注意到,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呈现低增长态势,同比增速仅为3.9%;国有企业利润总额4997.3亿元,同比下降8%;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2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

  正是由于一季度经济数据低迷,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宣布,自4月20日起降准1个百分点。“这次降准的力度比较大,能释放流动性1.3万亿元。”徐逢贤认为,降准之后,还会有更多稳增长的措施出台。

  政策“工具箱”里还有什么

  在稳增长背景下,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工具可以使用?即将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将释放出哪些信号?20日降准之后,业内预期货币政策将继续宽松,下一次使用的工具是降息,且降息力度也将大于前两次。徐逢贤认为,降准已经释放了较大的流动性,但要观察其效果如何,如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则将很快启动下一次降息。投资刺激的力度也有望加码。在国家近期出台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规划中,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前提。由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国土,因而这些规划的实施将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加大。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罗国三日前表示,投资方面将加快推动重大工程建设,近期将推出新的一批重大工程包。“自贸区”的建设则是扩大对外开放,倒逼国内改革之举。“自贸区的建设非常重要,它既能稳定外贸增长,也能促进国内改革,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都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徐逢贤说。此外,房地产政策下一步如何调整也引人关注。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救市”政策,但效果有待评估。由于房地产对宏观经济存在巨大影响,预计其在未来经济政策调整中不会缺席。(经.济.导.报.王.延.锋.)

 

编辑: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