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新兴板蓄势待发 达标企业或超百家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战略新兴板蓄势待发 达标企业或超百家

加入日期:2015-8-14 1:40:51

  12日有消息传出,上交所战略新兴板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有意愿上市的企业“投奔”热情高涨,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在排队审核当中,初步判断,其中逾百家符合挂牌标准。据透露,该消息源自上交所、企业及部分中介机构日前在上海举办的一场有关战略新兴板的内部研讨会。在此次研讨会上,战略新兴板的上市标准、推出路径等内容均被提及。

  从目前的迹象来看,其与注册制同步推出是大概率事件。与此同时,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券商已在积极为战略新兴板储备资源,而不少中概股或VIE(协议控制)架构的公司对此兴趣颇浓。

  “对于已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回归A股要经历退市、拆除VIE架构和上A股三个主要步骤;对于未上市VIE公司,回归A股要经历拆除VIE架构和上A股两个主要步骤。”北京印刷学院经管学院院长助理刘寿先对此提醒道,无论是哪种公司,回归A股都是一项复杂而耗时的工程,所需时间在1-3年不等。因此,此类企业还需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规划。

  或在注册制之后施行

  根据交易所定位,战略新兴板聚焦的是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重点服务于已跨越了创业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尤其是这两类企业中战略意义明显的企业。在设立初期,将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据,重点支持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大发展领域企业,以及科技创新型企业。

  在刘寿先看来,战略新兴产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宗旨是始终反映我国经济结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日益深入和经济转型的持续推进,还将会涌现出许多现有产业规划和市场行业划分无法覆盖的全新行业,其也将纳入到战略新兴板的范围。

  据悉,战略新兴板将在传统板块的“净利润+收入”标准基础上,引入以市值为核心的上市财务标准。根据安排,战略新兴板或在注册制之后施行,并在积累一定数量企业后统一挂牌开板。

  注册制出台后,审核权将下放到交易所,对于战略新兴板,上交所将进行独立审核,审核周期初定大概为6个月左右。6个月之中,若企业有融资需求还可以选择发行企业债、进行股权融资等。

  目前,上交所只有一个主板市场,主要以金融、地产等传统大型行业企业为主,而战略新兴板则主要针对中小微企业和尚未盈利的企业,是对上交所上市公司体系的一个补充,也是对上海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

  “VIE公司”谋回归

  目前,不少券商已经在做战略新兴板的企业储备,近期美国股市中的中概股私有化企业数量不断增多,进程也在加快,包括陌陌、世纪佳缘、学大教育等都在启动私有化进程。“大部分是奔着战略新兴板回来的。毕竟国内股市估值远高于国外,吸引力太大了。”南方一家券商投行部总经理严鹏对导报记者表示,战略新兴板的首批挂牌企业会是非常优秀的行业龙头和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数据显示,上半年已有24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私有化退市,仅6月就有13家。7月初又有丫丫、当当网等宣布回归,中概股私有化之风越演越烈。

  对于红筹公司“回归”投奔战略新兴板的问题,无论是监管层还是上交所都持欢迎态度。目前的制度安排是鼓励此类公司上市,但前提是需要拆除VIE结构。VIE也称为“协议控制”,是指境外上市实体与境内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运营实体,使该运营实体成为上市实体的可变利益实体。

  事实上,采用VIE模式是在无奈之下的选择。当时,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极不完善,境内资本对新商业模式的接受程度较低,导致境内资本奇缺,海外直接上市的财务门槛又太高,拟上市企业必须满足“四五六条款”,这一要求适用于大型国有企业,大多数民营企业难以满足该条件。“VIE模式则大大缩短了海外上市的进程,时间的提前和资金的充足使得此类公司占尽先机。”刘寿先分析说。

  如今,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的落地预期对于中概股回归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注册制强调监管机构对拟上市公司不再进行实质性审核,意味着上市门槛大幅降低;战略新兴板聚焦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并计划实行差异化的上市条件和上市制度。而近期国务院会议中特别强调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虽细则仍不明确,但趋势已然鲜明。

  日前,国内惟一 一家基于O2O的泛教育产品导购平台———决胜网完成了VIE拆分,瞄准国内A股已毋庸置疑。此外,导报记者注意到,6月20日,工信部发布公告,宣布在上海自贸区开展试点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放开经营类电子商务外资股比限制,外资持股比例可至100%。这意味着,电商类中概股可以不必拆除VIE架构直接回归。

(责任编辑:HN054)

编辑: 来源: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