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000750)12月29日早间公告,12月20日,公司与伪造公司印章私签债券交易协议事件相关事涉机构召开协调会议,达成共识。会后,与会相关各方本着维护大局、勇于担当的精神,立即开展了友好沟通协商,快速推进问题解决,以维护债券市场信用和交易秩序,共同推动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与会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截至12月28日,公司与绝大部分事涉机构已完成协商,共与19家与会机构签订了相关协议。
【推荐阅读】
国海“回表”承压流动性之考 市场再掀资金紧张征兆
国海证券“假章门”引发的债市代持危局,在经过监管层数次协调、沟通后,正进入新的处置阶段。
继陆续同开源证券、东北证券等7家涉事机构签订协议达成共识后,国海证券仍在同多家机构就相关“假章”代持债券进行沟通谈判。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由于上述涉事7家机构所代持的较多为信用债,且规模较小,因此协调成本较低,但国海证券目前仍未能和其余10多家机构就利率债的代持承受风险收益形成最终结论。
一位接近国海证券人士指出,无论对于国海证券还是涉事机构来说,持有较大规模的利率债势必将承受一定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为此付出相应的机会成本。而国海证券在沟通中希望涉事机构对相关债券“持有到期”,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代持债券“回表”可能带来的流动性压力。
在国海事件过去近半个月后,市场资金面的流动性紧张局势再次燃起。12月27日,当天尾盘交易所国债逆回购隔夜品种一度飙涨至30,而后收于18.55.
有接近监管层人士认为,国海证券在假章事件中仍承担主要责任,但考虑到此事涉及甚广且无先例性,不排除监管层后续对事情做出进一步协调,并促使有关各方共同承担此次事件风险的可能。
“回表”压力难承
随着国海证券与7家机构达成一致意见和协议,假章门风险已在局部范围得到缓释。
不过,12月27日,机构间的流动性紧张趋势再度在尾盘爆发,国债逆回购隔夜品种GC001尾盘一路飙涨至30,并最终于18.55收盘。
事实上,对流动性风险的重视正是国海证券及部分涉事机构的主要考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国海证券与涉事机构的沟通过程中,其之所以希望利率债“持有到期”,是在于代持事件牵涉的利率债规模较大,选择接盘将对国海证券带来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接回利率债一方面承受的是利率升高之后的市场风险,但对国海来说更致命的是流动性风险,”一位接近国海证券人士称,“国海证券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承接体量如此庞大的利率债,即便是分批回表,对其也颇具压力。”
据国海证券披露,涉事代持的债券金额不超过165亿元,其中80%以上为国债、国开债等利率债品种,这意味卷入纠纷的利率债规模或达132亿元左右。而相比之下,国海证券三季度末的货币资金仅为119.09亿元。
交易信誉隐忧
代持纠纷带给国海证券的另一隐忧,是其在债券市场交易环节的信誉受损。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亦让国海证券在四季度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收缩惯性受到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2012-2015年期间,国海证券四季度末的交易性金融科目均较三季度末呈现出“收缩”趋势,尤其在2014-2015年,其四季度末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三季度减少达38.97%和40.18%。
“交易性金融资产年底前的卖出和转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对冲年底的流动性压力或确认账面的投资收益,还有是为了结转出流动资金以便来年的重新配置,但前提是需将部分债券等资产进行出售。”12月27日,西南地区一家券商风控部门人士指出。
一位银行间市场交易员认为,假章门可能会让国海证券更难在二级市场开展相关债券交易。
“国海出了这个事之后,市场上不少机构不愿意与其做交易对手方,本身就有代持压力,又不好卖债券,这让国海证券自持债券的流动性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华中一家券商债券投资经理表示。
“流动性趋紧后,我们现在不光是对国海,对上述名单中的许多机构我们在交易时都持谨慎态度。”华北一家券商固收人士称。
截至截稿前,记者尚未能与国海证券就公司流动性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不过,国海证券12月22日曾公告称,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政策,流动性风险可控。
“其实国海的责任最大,首先张扬、郭亮是国海证券的员工、前员工,国海证券负有管理责任,其次张扬等人代表国海证券同涉事机构签订协议,最后交易主体仍然是国海证券,‘假章’、‘代持’带来的风险规避效果也变相让国海证券受益。”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涉事机构人士称。
“但这件事涉及机构比较多,所以也是市场非常常规状态,不排除监管层会进一步行动,促使涉事机构进行一定程度风险共担的可能性。”该人士同时指出。(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