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虚惊一场国融证券债券违约传闻原来是乌龙!

加入日期:2017-11-14 21:44:29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11-14 21:44:29讯:

  债市连日阴雨,机构投资者压力山大。

  11月14日,一则有关“国融证券债券代持违约”的传闻在固定收益圈内不胫而走,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确认,国融证券的确在11月13日在一只国开金融债的交易上与对手机构就相关条件未达成一致,但该分歧如今已经得到解决,且相关债券交易已于11月14日完成交割;此外,该事件发生的场景也并非传闻所称的二级市场“代持”,而发生自一级市场环节。

  与部分市场人士猜测国融证券可能委托洛阳银行进行利率债“代投”不同,一位国融证券人士表示,上述交易属于直接投标。

  “11月13日国融证券和洛阳银行就这笔利率债交易未达成一致,原因并不是债券下跌或是不履行认购,而是之前负责这笔债券投标的同事离职了,中间的交接出现问题。”一位接近国融证券的知情人士透露,“当天(11月13日)晚上,国融就和洛阳银行达成一致约好次日(11月14日)交易,而这笔交易现在已经完成了。”

  该人士坦言,“由于中间出现一些沟通问题,加上债券价格下跌,买卖双方的神经都比较敏感,所以才造成了这次误会。”

  11月14日晚,国融证券也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该公司并未发生任何代持违约情况,而相关交易的确于14日完成,并已就该情况向监管部门报告。

  “我司没有任何代持违约的情况。2017年11月13日,因在交易时间内对交易要素未来得及核实,我司当天已与对方口头确认于11月14日进行交易。11月14日,该笔交易已完成,并已将具体情况向监管部门沟通报告。”国融证券11月14日回复称。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当前债市接连走低,利率市场波动剧烈,部分市场参与方神经较为敏感;此次国融证券“债券门”亦是该背景下的产物;当下债券熊市可能诱发的去杠杆及交易风险仍然值得警惕。

  【延伸阅读】

  债市波动加剧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逾3年新高

  上周以来,债市收益率一直保持高位震荡。上周三,弱于预期的进出口数据使得市场情绪有所好转,但随着通胀数据略超预期,债市陷入弱势连跌两日。本周一,债市再度陷入剧烈调整,国债期货大幅收跌。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712跌0.33%,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12跌0.65%。

  目前,债券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除了资金面与经济基本面外,金融监管的推进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交易员表示,当日在10月份社融与信贷数据公布前,市场上并没有很明确的利空因素,债市大跌可能还是由于市场情绪偏脆弱。

  当日下午4点,央行公布的10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中国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632亿元,预期7450亿元;M2同比增8.8%,再创历史新低,预期9.2%;10月社会融资规模10400亿,预期11000亿。

  随着不及市场预期的10月份金融数据公布,银行间现券收益率上行幅度小幅收窄。10年期国开活跃券170215收益率上行8.12个基点报4.6760%;10年期国债活跃券170018收益率上行7.9个基点报3.98%,创逾3年新高。

  东北证券固定收益部首席分析师李勇表示,对于11月份后期债市,需要关注一下几点:首先是流动性紧张趋势是否会缓解。二是金融监管难放松,“金稳会”第一次会议传达出对于监管的缓慢收紧的暗示。整体来看,10月份数据特别是通胀超出预期,对债市构成压力。而央行近期回收流动性同时锁短放长的操作风格,也对资金面产生影响,预计下周至11月中旬的债市仍将相对低迷。

  招商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徐寒飞表示,从基本面来看,债市的调整甚至有些“超调”。分析原因,从银行三季报来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扩张、特别是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的扩张仍然受到了“金融去杠杆”政策的约束,甚至有股份制银行出现“缩表”,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配债需求。

  该分析师表示,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9月交易盘“抢跑”给债市所带来的脆弱性和风险,也已经在11月初的大跌中被“消化”了。总体来看,在监管政策“靴子落地”之前,债市难有方向性上的突破。受到月初大跌的“伤害”,市场恢复信心需要反复“验证”。未来一段时间债市收益率很可能仍然处于“上有顶、下有底”的高位震荡之中。(来源:证券时报网)

(原标题:虚惊一场,国融证券债券违约传闻原来是乌龙!)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