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点评“兜底增持”:整体重视区别对待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上海证券点评“兜底增持”:整体重视区别对待

加入日期:2017-6-6 21:22:14

  兜底增持成为近期市场中的新热点,近几个交易日已有十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员工增持兜底公告。二级市场上,兜底概念股亦表现抢眼,截至今日收盘,星辉娱乐涨9.07%,科陆电子涨6.92%,智慧松德涨停,青岛金王涨6.84%。

  那么,兜底增持到底怎么样呢?投资者应如何对待兜底增持的上市公司?上海证券认为,股东增持或减持的信号固然值得关注,但不能忽视股东增持背后动机的复杂性,故只能参考而不应成为投资人决策的核心依据,整体重视,区别对待。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7月至9月,曾有不少上市公司发布类似倡议公告,凯美特气奋达科技暴风集团腾邦国际金贵银业科陆电子皇氏集团中利集团等都曾以“兜底”方式鼓励员工买入自家股票。

  后来这些公司股价表现的结局如何呢?表面上看,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做出增持“兜底”承诺,好像总有信心或者总有办法在半年期、一年期内实现一个股价相对稳定局面。事实上,都是得益于2015年股灾之后,创业板整体出现一年左右的一个反弹格局,上述控制人做出增持“兜底”承诺的背后,都是选时的“老司机”,是对于自家公司股价顺势的提振。自然,由于内部员工在股灾中买进自家股票而公司兜底亏损的情况实际上都没有发生过。相反,像暴风集团这种内部员工买入持有期6个月期间还获得较大收益。

  但是然后呢?目前上述在2015年股灾中发出内部员工“兜底”增持倡议的上市公司中,其新近股价不少已逼近或者跌穿了2015年时的股价低点。像暴风集团更是只有倡议员工增持时股价的三成多。

  内部员工买入“兜底”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产业资本增持行为,且似乎对于股价的心理支撑更大。增持行为一般来说有三种目的:一是对于一些业绩良好的企业来说,股东如果看好公司长期发展或强化控股权,会对公司增持;二是在市场低迷期间,股价大幅下跌时,部分股东增持以提振投资者信心;三是如果存在股东利用股权质押进行融资的情况,以及市场低迷环境下质押股票市值降低,可能会促使股东增持股票、追加担保物,以避免因为强制平仓而引发股价进一步下跌。

  数据显示,4月增持金额159亿元,5月份增持金额仅增加12%至177亿元,但就增持数来看,4月增持数为350笔,5月却大幅增长184%至996笔。在5月增持案例中,参考市值不足万元的有43笔,参考市值小于100万的有418笔,参考市值小于1000万的有765笔。上述数据表明,虽然有近200家公司股东增持比例超过流通股市值的1%,但“象征性”增持仍占5月增持的大多数。

  股东增持或减持的信号固然值得关注,但不能忽视股东增持背后动机的复杂性,故只能参考而不应成为投资人决策的核心依据,整体重视,区别对待。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