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报精选:证券行业处估值洼地_行业研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研究 >> 文章正文

行业研报精选:证券行业处估值洼地

加入日期:2017-7-14 8:32:12

  点击查看>>>行业研报  个股研报

  东方财富网每日为您精选行业研报,让您全方面把握各行业最新的机构观点,掌握投资机会。今日行业研报精选:证券行业处估值洼地,强者恒强;采暖季或限产50%,关注钢铁行情;煤价继续走高,中报业绩好,关注估值修复。

  证券行业

  估值洼地,强者恒强

  业绩超预期回升,自营为主要贡献点:6月上市券商共实现营业收入21 1亿元(剔除华安和中原),环比上升84.8%,同比上升1.6%,这也是今年以来首次同比营收实现正增长,单月净利润89亿元,环比上升1 1 1 .2%,好于市场预期。净利润方面,国君(11.35亿元)和中信(8.84亿元)华泰(7.37亿元)位列前三,大型券商的盈利能力愈发增强。 我们判断业绩的回升主要来自于自营业务,自5月低点至6月底,上证50整体涨幅接近10%,我们猜测蓝筹股业绩上涨后,券商自营兑现了部分交易价差,从而反映在账面报表,预计下半年将持续利好自营能力较强、资金充沛的大型券商。

  板块向好,金融板块领跑:从5月下旬开始,市场在蓝筹股带领下逐渐震荡上扬,消费龙头与“大金融”板块开始体现其防守价值。截止6月月末,上证综指报收3192.43,上涨2.41%,,沪深300录得3666.8( +4.98%),非银板块报收1809.72点,上涨4.58%,持续领跑全行业(主要的涨幅来自于保险板块)。中券商板块在连续3个月下滑后终于开始了上涨(+2.1 7%)。但是从近半年的表现来看券商涨幅依旧位于较低水平其绝对估值水平也处于历史中枢下方,未来仍然具备估值修复空间。

  IPO维持稳定,增发略恢复:6月首发IPO金额基本维持稳定,单月承销金额为173亿元,较上月基本持平,承销家数为36家,较上月略减少2家。6月第一周,IPO核发批文仅为4家,引发了市场对于IPO暂缓甚至暂停的担忧,但随后核发节奏重新恢复正常,实质“注册制”的大方向并未改变,结合上半年IPO的节奏情况,我们初步判断全年IPO规模在2100亿元左右,IPO的常态化发行也有利于项目储备丰富的大型券商加快项目实施落地。另一方面,6月增发募集资金540亿元,较上月337亿元有所回升,从中或可略窥监管边际放松的迹象。全年增发规模极有可能会好于市场此前的悲观预期。

  投资建议:6月份券商行业整体财务数据出现显着改善,主要来自于蓝筹股上涨对自营业务的带动,并且我们判断下半年市场仍然对蓝筹板块具备较好的偏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因承销业务(主要为定增和债券)下滑带来的业绩拖累。并且我们也观察到近期的监管口径略有放松的迹象(主要基于6月中旬刘士余关于券商创新的表述“没有创新,证券行业就没有活力。同时,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创新必须以合规经营和风险控制为前提”),下半年券商经营环境亦有望改善。目前券商板块整体估值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未来仍有修复空间,此时布局价值洼地性价比较高,建议继续关注龙头券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大幅下跌、成交量进一步下滑、监管进一步趋严(华金证券)

  钢铁行业

  采暖季或限产50%,关注钢铁行情

  下半年环保压力加大,钢铁产能面临强收缩

  下半年环保压力主要来自 2017 年 3 月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其中提及“各地实施钢铁企业分类管理,按照污染排放绩效水平,制定错峰限停产方案。石家庄、唐山、邯郸、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 50%,以高炉生产能力计,采用企业实际用电量核实”。 四城市粗钢产能在 2 亿吨以上,京津冀采暖季从当年的 11 月 15 日持续至第二年的 3 月 15 日,则 2017 年将限产 1.5 月,影响粗钢产量 1200 万吨以上。四城市在螺纹、线材、中厚板、热轧卷板上的轧钢产能占比均在 20%-30%以上,对钢材主要品种影响巨大。

  河北环保趋严已成趋势,产业集聚优势或下降

  除“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 50%”以外, 还有“十九大” 一周限产,同时今年还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的最后一年,而目前京津冀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仍面临巨大压力,京津冀可能会有环保冲刺。此外,千年大计雄安定位“宜居城市”,其空气指标将被舆论广泛关注,查阅往年风向可知雄安采暖季主要刮北风和南风,而北边是唐山、南边是邯郸,均是钢铁重镇。从长远看,河北钢企将面临环保等诸多压力,直接抬高冶炼成本,或促成河北中小钢企迁出,从区域供需平衡改善的角度考虑直接利好河钢股份

  采暖季限产执行几何不定,生铁成本、利润或将短时抬高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在 2017 年 Q1 发布, 钢厂、钢贸商关注程度较低,近期已有钢厂收到相关通知评估限产影响。目前,尚不清楚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 50%”的执行效果有多大,钢厂或可通过提前准备烧结消除一部分影响,但可知的是块矿价格、钢铁价格、钢铁利润将短时抬高。

  钢铁板块再获起飞动力,关注华北区域外钢企

  6 月下旬以来,在经济预期恢复及中报业绩超预期推动下,钢铁板块迎来全面上涨。此次采暖季限产,将抬高吨钢利润,限产地区以外的钢企或将直接受益,推荐关注华北区域以外的钢企,如东北的凌钢股份鞍钢股份本钢板材,华东地区的宝钢股份南钢股份,华中地区的*ST华菱,华南地区的韶钢松山三钢闽光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波动, 宏观政策变化, 下游需求变化(川财证券)

  煤炭行业

  煤价继续走高,中报业绩好,关注估值修复

  港口煤价仍在上涨通道。 截至 7 月 11 日秦皇岛 5,500 大卡山西优混动力煤 612 元,比上周上涨 4% ,仍在上涨。产地煤价:动力煤涨幅缩小至2% 左右,范围缩小。焦煤仅有山东涨 2% 左右。无烟煤稳定。

  水患天气加速耗煤高峰来临,需求好转,库存正常。秦皇岛库存上涨5% 至 596 万吨。锚地船舶数量 58 艘,比上周减少 18% 。沿海煤炭货运指数下降 4.9% 。六大沿海电厂煤炭库存减少 6% 至 1,280 万吨;库存天数 20天比上周减少 2 天;近 5 天的日耗量平均 67 万吨,环比增加 10% ,同比增加 11% ,增幅进一步扩大,显示需求好转,这主要受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影响比较大,水电机组负荷降低。7 月 4 日,三峡水电发电量由 1, 812 万千瓦减少至 600 万千瓦,减少 67% ,并且开机台数由 28 太减少至 9 太,停机 19 太。同样,葛洲坝水电站水电出力由 290 万千瓦减少至 150 万千瓦,减少 48% ,开机台数由 21 台减少至 14 台。往年 7/8 月是电煤消耗的旺季,今年又遇到水患天气,加速了电厂耗煤高峰期的到来。

  近期煤矿供应受限较严重,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先是内蒙 70 周年大庆严控煤管票和火药,环保督查影响了山西等地露天矿产量,再到进口煤收紧政策,再到 7 月为了迎接 19 大全国范围安全大检查。安监局、环保督察组、地方煤炭局,轮番上阵,国企居多的煤炭行业执行情况较好。而尽管发改委很着急,甚至给部分违法违规矿“补发户口”促使其投产(违法违规矿数量巨大,有 5 亿吨左右,占有效产能的 13%)。煤矿主产区也在积极释放先进产能,山西在 7 月初刚刚发布了多个煤矿竣工验收、试运转、试运转延期、延长建设工期以及重新开工的批复文件,合计 1,290 万吨,今年山西省将释放 7,000万吨先进产能,去产能 1,740 万吨,净增加 5,260 万吨,增加约 6%。陕西内蒙新增产能占比应该会更大。但这些供应,短期放出会比较有限,随着天气步入更旺季,供需缺口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中期供应压力加大。 不断攀高的煤价不断引发政府出台更多政策释放产能,这种释放是比较不可逆的,一旦旺季过后或者小周期结束,需求回落,供需差可能向相反方向发展,可能会加重中期的利空。

  中报业绩较好,盈利预测可能上调。上周陕煤业绩预喜,净利润 56 亿元左右,同比增 21 倍。在煤价下跌下,季度环比也有上涨比较超预期,这也带动了板块进一步上攻行情。ST 平能中报预喜:由 1 季度的亏损2,252 万变为 2 季度盈利 1.5 亿左右,业绩变化巨大。 去年上半年港口煤价只有 378 元,全行业亏损,业绩只有 1、2 分钱或亏损,今年中报业绩增长十几倍、甚至更高也是会比较常见,中报业绩会很好看。17 年17 倍市盈率,并不贵,随着煤价走高盈利预测可能上调,估值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但中报会是业绩增幅的最高点, 3 季度后随着去年煤价的走高, 业绩同比增幅会明显下降, 4 季度、明年的业绩有可能是负增长。

  焦煤价格在上涨通道:本周五城市平均钢价上涨 1%,连续 5 周上涨,累计涨幅 13%;焦炭连续 3 周上涨,临汾 2 级焦涨幅 3%左右,涨幅并未见明显缩小,累计上涨 8.5%;焦煤的上涨刚开始,本周涨幅 2%左右,主要在山东。大中钢厂焦煤库存连续 4 周在 14 天,处于合理区域。京唐港焦煤库存增长 15%至 171 万吨,观察持续性。在库存不高,下游普遍上涨背景下,预计焦煤价格仍有上涨空间。

  山西国企改革进展加快:山西省国资委要求各省属国企 7 月 7 日前将各集团拟发展主业上报,并计划 7 月中由王一新副省长主持召开会议研究确定。相关受益公司:山煤国际潞安环能阳泉煤业等有望是热点。

  投资摘要:近期煤炭股表现较好,主要是由于对经济悲观预期和流动性偏紧预期的修复,叠加煤价走高,和陕煤业绩超预期的推波助澜。这种阶段性行情短期可能还会有反复,毕竟中期的供需如何目前还无法证伪,行业基本面和业绩的强势会继续发酵,带来业绩上调的可能和估值修复,还有一些国企改革的题材,一些个股还是会有机会,但边际动能可能会递减。短期风险在于流动性再度收紧和行业调控加码。中期的风险在于经济反弹持续性被证伪,煤炭供需差向相反方向发展下中期煤价的压力。我们认为一些优质龙头公司是可以有穿越周期的,维持陕西煤业首选买入,尽管近期有持股比例0.75%的股东湖北能源的减持会影响短期股价,会使其估值优势更明显,可以逢低布局。同时建议关注山西国企改革标的:山煤国际潞安环能阳泉煤业等。(中银国际证券)

  新能源汽车

  上半年完美收官,全年表现值得期待

  7 月 11 日中汽协召开汽车产销数据发布会,新能源汽车 6 月分别实现产销 6.5和 5.9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3.4%、33%,环比分别增长 25.9%、30.1%;上半年累计实现产销 21.2 万和 19.5 万辆,同增 19.7%和 14.4%。

  点评:

  1。乘用车稳定增长,商用车增长超预期。 6 月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同增 43%,环增 9.4%,增长平稳。在限购城市如北京等牌照基本发放完毕及传统乘用车销量淡季来临之际,乘用车市场表现符合我们及市场的预期。商用车本月实现环增 130%,大超市场预期。事实上,我们经过前期上游产业链调研,无论材料企业及动力电池企业均表态 4 月份订单逐渐起量,5 月份开始大规模释放,据此推断下游需求放量应出现在 7 月份左右。我们分析,放量提前源于动力电池企业 1-4 月份的库存在 6 月得到了有效释放。

  2。内外环境同时趋好,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可期。随着本月 4 号马凯副总理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座谈会上的表态,政策层面对于产业的压制将基本释放,转为规范和促进产业发展。3 季度“双积分”政策、“三万公里”政策调整以及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等政策预计落地,助力利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向好。海外特斯拉 Model 3 的量产,国际传统汽车巨头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机遇。我们预计今年在政策的驱动下,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可达 70 万辆。

  3。我们认为,经历上半年的短期低谷,2017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正迎来政策稳定向好,内外环境共同促进的新时代,未来发展可期。当前时点,建议积极进行本板块配置,首选供需偏紧的湿法隔膜领域,继续重点推荐双杰电气(300444.CH/人民币 22.44, 买入) ,可关注创新股份(002812.CH/人民币 85.83, 未有评级);建议关注上游原料锂盐两大龙头赣锋锂业(002460.CH/人民币 48.73, 未有评级)和天齐锂业(002466.CH/人民币 57.50, 未有评级);此外,建议关注产业链各环节细分龙头:华友钴业(603799.CH/人民币 60.76, 未有评级)、格林美(002340.CH/人民币 6.23, 未有评级) (钴原料); 杉杉股份(600884.CH/人民币 18.58, 未有评级)、当升科技(300073.CH/人民币 25.55, 未有评级)(正极材料);天赐材料(002709.CH/人民币 43.24, 未有评级)(电解液);诺德股份(600110.CH/人民币 14.93, 未有评级)(锂电铜箔);科达利(002850.CH/人民币 92.96, 未有评级)(电池结构件);国轩高科(002074.CH/人民币 32.26, 未有评级)、亿纬锂能(300014.CH/人民币 20.88, 未有评级)(动力电池).(中银国际证券)

  银行

  稳货币成新常态,紧握优秀银行股

  6 月新增信贷 1.54 万亿元,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 7.97 万亿元

  央行公布 6月份及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及社融规模数据,6月新增信贷 1.54万亿元,同比多增 1600 亿元,高于市场预期。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 7.97万亿元,同比多增 4362 亿元。随着金融去杠杆推进,银行表外业务规模受限,贷款业务发力,信贷投放力度明显高于往年水平。而央行今年 MPA考核压力尚在, 调研显示各家银行月均新增贷款额度较为紧张, 预计下半年信贷投放力度将更趋稳健。

  零售业务向消费金融转移,压降票据为表内信贷腾挪空间

  6 月住户部门新增贷款 7384 亿元,占比 48%,占比环比下降 7pct。其中短期贷款 2608 亿元,中长期贷款 4833 亿元,占比分别为 35%/65%,居民按揭贷款占住户部门贷款比重连续 3 个月下降,在房贷额度收紧背景下,零售业务重心从房地产按揭向消费金融等业务转移。 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中,住户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占比 35%,较去年全年 45%占比出现下降,预计全年达到 30%以内目标压力不大。 6 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 5778 亿元,环比增量 1382 亿元,融资需求不减,票据融资少增 1648 亿元,银行继续压降票据规模为表内信贷腾挪空间。

  表外回归表内趋势延续, 6 月债市融资所有恢复

  6 月新增社融规模 1.78 万亿元,同比多增 1321 亿元。上半年社融累计增量 11.17 万亿元,同比多增 1.36 万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及外币贷款占同期社融规模 73.9%,占比同比提高 1.5pct,信托贷款占比 11.7%,占比提高 8.9pct,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占比 5.1%,占比提高 18.1pct,表外融资中信托贷款及表外票据业务需求量增加,然而上半年整体表外融资占比呈逐步降低态势,表外回归表内趋势延续。 6 月直接融资新增 272 亿元,环比多增 2227 亿元,主要由于近期债券市场融资有所恢复, 债券融资环比多增 2243 亿元,股票融资继续保持低量,环比少增 16 亿元。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落实, M2 增速放缓或成新常态

  6 月末 M2 余额 163.1 万亿元,同比增 9.4%,增速较上月降低 0.2pct,考虑基数原因,下降幅度约为 0.05pct,增速再创新低,主要由于稳健中性货币政策落实,金融机构表外扩张速度放款,派生存款下降。在金融去杠杆大背景下, M2 增速放缓或成为新常态。 M1 余额 51 万亿元,同比增 15%,增速较上月末下降 2 个百分点, M1 与 M2 剪刀差进一步收缩至 5.6%。

  紧握控规模+调结构+夯实资产质量主基调

  今年监管补短板推进、银行资金面偏紧,控规模+调结构+夯实资产质量将是今年银行业发展主基调。首推经营稳健,负债端逻辑通顺的农业银行;资本充足,零售业务掌握优势的招商银行; 转型速度较快且估值处于低位的华夏银行

  风险提示: 经济下行,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华泰证券)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