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中航证券:结构变化倒逼交易模式巨变

加入日期:2017-9-29 15:05:1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9-29 15:05:14讯:

  今日两市股指常规开盘,之后震荡走高,10:10时横盘整理至中午收盘;午后股指继续保持温和整理态势;盘面热点:5G概念、宽带提速、风沙治理、三网融合、卫星导航、充电桩、智能家居、电信运营、通信设备等板块表现强势;总体来说:今日市场呈现小幅上涨的行情。

  今天是周五,又是9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也是三季度结束的日子,节日情结让今日市场的表现并没有太大意外,指数继续窄幅整理,但个股仍然活跃。

  目前的市场非常符合管理层的对于股市平稳运行的态度,所以中航证券樊波在昨日《两大线路将成未来炒作主流》的博文中表示:股票供给在不断增多,市场波动率持续降低,市场结构深度变化,纯投机行为有所收敛,“价值”或“价值+成长”将成未来的主线炒作模式。

  回到盘面中可以看出,热点轮动炒作依然如火如荼,5G通信板块强者恒强,当然这是一条成长股的炒作路线,表现的风风火火、波动也较大。而另一条线路也现实的存在于A股市场,那就是成熟行业中的龙头公司如茅台、美的、万华化学伊利股份等领袖品种持续不断的慢牛爬升,迭创新高。两种模式都对,适合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总结一句话:节前市场表现稳定,讨论持股还是持币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意义不大,多思考自己适合哪种炒作路线,比讨论持股持币更重要。

  【延伸阅读】

  节后A股上涨概率达八成 私募“火力全开”备战10月行情

  持股还是持币,是每逢长假前A股市场的热点话题。节前市场整体交投清淡,沪指连续23个交易日振幅低于1%。不过近10年历史数据显示,国庆节后一周交易中,沪指有8次上涨,仅有2次下跌,上涨概率达8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25家私募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大部分私募都认为节后市场回暖的概率较高,近期的回调反而是布局的好时机。此外私募在对上市公司的调研方面也是开足马力,全力备战10月行情。

  数据显示节后上涨概率80%

  近期大盘连续维持高位盘整,市场热点板块较少,并且成交量也连续萎缩。沪指连续23个交易日振幅低于1%,刷新了历史纪录。从成交量来看,两市4000亿元出头的成交额比前三周的日均成交量缩减了三分之一,反映出节前整体交投冷清的气氛。

  值得注意的是,A股过去10年国庆节前后一周的走势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到2016年,沪指国庆节前一周共有五次下跌,五次上涨,涨跌对半;国庆节后一周交易中,10年来有8次上涨,仅有2次下跌,上涨概率达80%。

  对于节前节后市场走势判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25家私募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大部分私募都认为节后市场回暖的概率较高,近期的回调反而是布局的好时机。在这25家私募中,有21家私募维持较高仓位运行,14家私募有加仓的意愿,不过总基调是“小调小买,大调大买”。此外有7家私募维持仓位不变,另有4家私募有减仓的打算,不过也是对前期涨幅较高标的进行减仓。

  引领集团基金经理潘晨兴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目前有四成仓位,不过会趁部分个股调整的机会择机加仓不超过六成。目前各指数不会出现大的风险,在此背景下将优选个股并持股过节。而东方融投投资总经理李晓禄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仓位有八成,节前如果能回调会考虑加仓,如果持有的个股没有回调就暂时保持八成仓位。

  伊洛投资基金经理冀烁文也表示目前仓位在七成左右,节前仍会对看好的板块和个股适当调整和布局。此外清和泉资本策略分析师赵宇亮指出,目前准备持股过节,仓位整体相对较高,短期无仓位调整计划。但深圳前海乾元资始李宝则不一样,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国庆节倾向于持股过节,但会留资金来应对不确定性,目前多头产品仓位在6成以上,节前仓位适度降低。

  私募对10月行情充满激情

  在目前平淡的行情下,机构调研却热火朝天。据顶尖财经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近一月机构调研次数为7487次,较前期增加1596次,其中主板1783次,增加918次。中小创合计调研5704次,较前期增加744次,增幅为27%。而从调研家数来看,近一月机构调研519家公司,较前期增加221家,增幅为74%,其中主板126家,中小创合计393家。在私募调研方面,截至9月28日,322家私募有561次调研,合计出现在235家上市公司的调研名单中。

  值得注意的是,王亚伟旗下的千合资本罕见地一周内调研了3家公司,先后调研新和成供销大集华媒控股。此外罗伟广的新价值出现在6家上市公司的调研名单中。在受到调研的上市公司中,沃尔核材得到最多私募机构关注,参与调研的私募为24家。其次为新和成,受到15家私募机构调研,且其中不乏重阳、淡水泉、景林等知名私募。

  对于10月份以及四季度的行情,赵宇亮认为,当前市场整体不具备大幅上涨的条件,依然处于结构性行情,主因是宏观流动性维持紧平衡,经济仍处于改革转型攻坚期。但结构性机会仍将非常明显,大部分的行业集中度提升的逻辑仍成立。当前主板的估值仍较低,向下风险不大,而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估值偏高。

  李宝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0月素来有“红10月”的说法,加之三季报的披露或预披露,10月份的机会应该不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中信建投10月投资策略:市场风格或转向蓝筹 看好大金融板块(附金股)

  策略10月市场及配置观点

  在供给端收紧支撑涨价预期已兑现的情况下,8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对周期品有所影响,市场的砝码又摆向了需求端;不过在宏观数据真空期,需求端平滑性尚在,随着近期需求弱化预期的逐渐消化,预计10月大盘将震荡上行。

  存量博弈的天平依然围绕性价比来展开,10月的市场风格或转向价值蓝筹。重点看好大金融板块,基本面改善、估值合理使其仍具具配置价值;白马板块重归视野,而周期品仍需要时间进行消化,成长仍受制于风险偏好。

  配置建议:行业方面,重点配置大金融,并关注食品、家电等价值板块,以及业绩优异的传媒、医药等估值提升机会;主题上,建议继续关注存在超预期可能的国企改革、京津冀一体化、智能制造等。

  10月金股组合农业银行华泰证券中国太保爱尔眼科华鲁恒升阳光电源华孚色纺太阳纸业杰克股份嘉宝集团陕西煤业盈峰环境中直股份

  (来源:微信公众号建投策略研究)

  国金证券:四季度A股将由“增量行情”切换至减量博弈

  海外:年底VIX指数波动率相应会扩大

  全球经济维持平稳增速,“缩表”预期依旧存在。经济景气度强弱:欧美经济>日本>亚洲区整体>越南、韩国、香港地区。

  美联储仍处在渐进式加息的路径上,预计2017年12月仍有一次加息(全年共三次)。美国充分就业,失业率在4.6%以下,每月新增就业人数高于15万人已经被认为是“健康的就业市场”了。

  欧洲央行今年还有两次政策会议,分别是在10月26日和12月14日。预计10月ECB会议宣布2018年1月开始的月度减少购买的规模将少于400亿欧元。

  美国债务上限的悬而未决,拖延至今年年底。9月8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80-17票投票批准哈维飓风援助计划,并将债务上限延长至 12月8日。尽管短期内债务上限危机得以缓解,但共和党人对此项决议并不满意,预计债务上限可能捆绑减税法案,仍将持续发酵,不排除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引起国债评级下调或债务违约问题事件的发生。

  由此,年底VIX指数波动率相应会扩大。考虑到四季度,全球大环境依旧面临着“欧美央行缩表”周期,且美国债务上限问题悬而未决,拖延至今年12月份,我们预计年底VIX指数波动率相应会扩大。

  国内:需求存短板,房地产后周期效应在逐渐的消退

  下游需求存短板。1)受制于社融成本的抬升。社融成本的持续上升。数据来看,在基准利率不变的背景下,贷款利率基准上浮(如上浮30%以内)占比在持续攀升,基准下浮(如下浮10%以内)占比持续下降;2)受地产调控影响。随着地产调控政策的再度趋严,再加上年底银行信贷额度的收紧(按揭贷款利率的不断上浮),今年楼市“金九银十”行情或趋于平淡。

  房地产后周期效应在逐渐的消退。随着社融成本的上升以及房地产后周期效应逐渐的消退,8月我国经济增长数据全面低于预期。从最新(8月)宏观数据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均放缓。

  供给侧改革:缩产的同时带来了价格的上涨。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传统周期行业(煤炭、钢铁、有色)尝到了“甜口”;近期不少企业协同停产,既有产能不开工,抬高资源品价格。提防后续政策出手来促使恢复生产,促使价格回归合理。

  PPI环比的快速上涨,侵蚀“中下游制造业”利润。PPI环比的快速上涨,侵蚀 “中下游制造业”利润。中下游行业没有能力转嫁成本,至少是没有足够能力完全转嫁成本,只能通过内部消化,内部消化不了的话,只能是以降低利润来被动应对PPI格带来的成本增加压力。

  资金面易紧难松的格局延续。1)PPI快速上行,央妈转向通胀预期管理的概率有所上行;2)供给侧改革,最先着手的是“房地产”行业。2015年,“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改革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房地产行业去库存率先开始。 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库存较历史相对偏低,后续在增加房地产供应时,需辅之以偏紧资金面。

  资本市场:强监管、IPO、促分红、投资者结构

  1)“金融监管、金融降杠杆”方向不会变化。未来金融改革与金融监管的七大方向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阐述的非常详细;自去年9月份证监会出台《重组新规》以来,今年又先后出台了《再融资新规》、《减持新规》、《股权质押新规》等,体现了监管层“金融监管、金融降杠杆”的方向并不会出现变化。

  2)再融资、IPO“一减一增”, 重塑估值体系。证监会办公厅李钢副主任在今年7月26日指出,从数据来看,IPO的数量千亿量级,再融资是万亿量级,证监会通过“规范减持政策,收紧再融资,为IPO腾挪了空间”,为资本市场配置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腾出空间。 当前IPO发行维持单周6-10家的发行节奏,后续未有放缓的趋势。今年以来(截至9月14日),监管层已下发新股批文333家,首发共募资金约1669.5亿;今年不足一年的时间,所发行的新股家数以及首募金额均已超过往年(除2010年外).

  3)促分红,塑造稳定收益市场,提高机构投资占比。今年4月,刘士余主席谈到“一些有能力分红却长年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证监会已经在高度关注这个问题,不能放任不管,会有相应的强硬措施”。今年以来,先后有“中国神华中国石油”等大型央企以及“中国平安”等进行了高比例分红,后续加大分红比例将成为A股市场显著的特征之一。

  4)投资者结构变化:外资占比的提升。外资进入A股的渠道陆续开拓:QFII、沪港通、深港通、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等。除了常规的“QFII、RQFI”通道外, 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沪港通、深港通分别开通;2017年6月,明晟公司宣布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并于2018年6月正式纳入。

  2017年中报显示,按流通市值计算,机构投资者持有A股占比由16.5%提升至17.44%;散户投资者持有A股占比由39.62%下降至37.22%;Q2“国家队”占比有所提升。自去年“股灾”以来,“国家队”不断增持A股。截至2017年年中,“国家队”持股流通市值3.22万亿,占比由去年年底7.07%提升至7.78%。

  2016年以来机构配置偏向于主板。2016年以来,机构(以公募为例)在主板仓位持续保持上升趋势,创业板和中小板仓位持呈现下降趋势。从基金板块配置历史数据来看:1)2015年股灾之前,基金配置偏向于创业板和中小板,减仓主板。2)2016年以来基金板块配置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增仓主板,减仓创业板和中小板。

  四季度A股策略:“增量行情”切换至减量博弈

  A股策略:“增量行情”切换至“减量博弈”。我们预计A股市场将步入“减量博弈”市场,“上证综指”回落至3200点附近。

  行业配置“求同存异”,个股上深挖细分行业龙头

  行业配置方面:我们建议回避估值过高的中小市值板块、创业板以及次新股板块等。盈利驱动,价值为王,建议把握三条主线:

  1)增加对“流动性好的板块”的配置,如“大金融(银行、非银)”板块;

  2)增加适合于做“年底估值切换”板块的配置,其中受益于消费升级,有持续需求的消费板块有“天然”的估值切换优势,如:“白酒、电子、旅游酒店等;

  3)机构前期配置相对较低,但板块已证明业绩(中报)表现靓丽,后续板块政策上存在悲观预期修正的板块,如:“房地产、园林、电网”等。

  聚焦“细分行业龙头”。1)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中,诸多“去产能”的行业处在“减量蛋糕”再分配的过程;2)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升,行业龙头公司的“先发制人”的优势日益明显。

  主题投资,建议从两条思路去布局:1)从改革角度布局,可积极关注:区域规划(如:上海、深圳、海南等)、租售同权、土地流转、国企改革、军民融合;2)从正处于产业潮流角度布局,可积极关注:中美合作项目:Tesla产业、大飞机产业;安防、人脸识别、冷链物流等。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