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国金证券:工业企业利润的数据冲突

加入日期:2018-1-2 9:14:4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2 9:14:48讯:

   主要结论

  一、工业企业利润的数据冲突。2017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保持较高增速。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升至31.5%,创下近7年的高点;截至11月,累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为21.9%,全年均处于20%以上,表明今年的工业企业利润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

  从单月增速来看,11月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速下滑幅度较大。统计局公布的2017年11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降至14.9%,较上月下降10.2个百分点,为年内最大单月降幅。并且随着基数的提升,以及PPI同比增幅的回落,预计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将进一步下降。

  我们用另外两种方法计算的单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在近两个月与统计局公布数据出现了较大差异。一共有三个数据出现了较大差异:第一个是我们使用统计局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月度累计数据,计算出单月的利润总额数据,再根据这个数据计算单月利润同比增速数据,计为“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同比(累计值计算法)”,2017年11月该数据为-18.9%;第二个是我们根据统计局公布的当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计算出单月的单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数据,计为“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同比(依据当月值计算的当月同比)”,2017年11月该数据为1.5%;第三个是统计局直接公布的单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数据,计为“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同比(统计局直接公布的当月同比)”,2017年11月该数据为14.9%。

  以往也出现过类似的差异,但近期的差异明显偏大。在2017年9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同比(依据当月值计算的当月同比)的数据为14.7%,而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同比(统计局直接公布的当月同比)数据为27.7%,两者相差达到13个百分点,其他时间这两个数据之间的差异基本在2-3个百分点的范围以内。而“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同比(累计值计算法)”与“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同比(依据当月值计算的当月同比)”在历史上,均表现为较高的一致性,两者差异不超过2个百分点;但自2017年10月开始,两者出现较高差异,累计值计算的同比增幅为6.8%,当月值计算的为21.0%。从数据上看,近期的三个数据之间的差异明显偏大。

  数据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统计方法上预期值与实际值的修正。与wind和国家统计局沟通后,得到的答复是:“统计局在要求企业当月上报数据时需要同时报本期预估数和上月实际数,如果说本期上报的上月的实际值与当时上报的预估值有差异,那就会把这部分差异修改到累计值中去,这是为了保证全年累计数据的准确性,所以计算出来的值会和公布的值有差异。”

  这种差异可能意味着企业对利润的增长过于乐观。由于统计局直接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当月同比数据为预期值,而且该数据明显高于根据当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计算的数据,以及根据累计值计算的数据,说明企业对利润同比增长明显偏乐观;但同时,从10月份的实际数据来看,即通过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累计值计算的利润同比增幅来看,该数据明显低于统计局直接公布的同比增幅,也就意味着工业企业利润的实际改善情况,并不像企业当初预期的那么好。这可能产生三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当前市场情绪可能过于乐观,工业企业利润的实际增长情况下滑速度比预期要快;第二,供给侧改革叠加环保限产,对价格的拉升,进而对工业企业利润改善的贡献,可能已经开始边际趋弱;第三,相关工业企业的盈利定价可能过高,股价面临回调风险。

  二、高频数据追踪显示,下游有所改善,价格环比上涨。从实际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中游生产下滑,而下游消费有所改善,其中:下游地产在二线城市带动下同比跌幅收窄,中游的高炉开工率下行,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同比涨幅有所增加。从价格的角度上看,供给侧收缩依然对部分商品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其中钢铁、水泥、铁矿石上涨较多,原油和LME铜小幅上涨,煤炭和LME铝小幅下跌,CRB金属价格和CRB工业原料价格指数上涨,南华工业品价格指数上涨。12月份PPI环比表现可能较好,考虑到基数攀升,PPI同比可能下行。猪肉和蔬菜价格上涨,受季节性因素影响,12月CPI环比转正,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偏低,CPI同比上涨可能较多。

  三、金融市场方面,资金价格整体上升,债市收益率整体上升,股市震荡,商品回落。货币市场方面,本周央行净回笼2900亿元,资金价格整体上升,资金面呈现偏紧格局。债券市场方面,长短端债券收益率整体小幅上升,期限利差收窄而信用利差扩大。外汇市场方面,人民币兑美元小幅升值,美元指数下降,即期市场交易量回升。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方面,国内股市震荡,黄金和原油价格均有上升。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短期过紧导致名义利率上升,同时物价下滑,实际利率上行将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下行压力;2。 金融去杠杆叠加货币政策趋紧,令政策层面对经济增长的压力上升,导致阶段性经济增长失速;3。 内外部需求同时下降对经济产生叠加影响。

编辑: 来源:国金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