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四大证券新年献词A股 做多 十大预言

加入日期:2018-1-2 8:40:07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2 8:40:07讯: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大数据显示2018年开门红概率达7成“买大”VS“买小”往这看!
  明天是2018年的首个交易日,对于投资者来说,不管去年是赚是亏,都已经成为过去,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那么,2018年,A股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统计了过去27年的数据发现,元旦假期之后上证指数开门红的概率高达近7成。

  A股开门红概念近7成
  统计了自1991年到2017年这27年沪指的表现,沪指首日出现上涨的年份多达18年,其中涨幅最大的是1993年1月4日,当天沪指上涨4.31%;这27年中,沪指出现下跌的年份有9年,其中跌幅最多的是2016年1月4日,当天沪指下跌了6.86%。

  在此前发起的调查也显示,超过7成投资者表示,2018年有望实现开门红。

  如果看整个1月,在过去的27年中,上证指数上涨和下跌的次数基本相同。从1991年到2017年,沪指出现上涨的年份有14年,其中1月涨幅最大的年份是1993年,上涨53.57%。

  沪指1月下跌的年份有13年,其中跌幅最大的是2016年,下跌22.65%,是史上最惨开年月,大盘熔断、千股跌停场景历历在目。此外,创造历史的6124点之后,大盘在2007年底迎来一轮长达一年的暴跌行情。2008年1月,沪指下跌16.69%。

  计算机板块领涨次数多
  具体从板块来看,我们按照申万行业分类,按总市值加权平均的变化统计了1991年到2017这27年间1月板块的涨跌幅,结果发现,计算机行业在这27年中4次排名1月涨幅第一位,钢铁和银行板块也表现不错,分别有3次排名1月涨幅第一。

  发起的调查中,投资者看好的板块包括半导体、环保、医药等。

  2018值得期待
  当然,历史数据只能作为参考。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18年的A股的确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

  多数投行预计,2018年全球经济仍将延续2017年的全面增长态势,中国经济同样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比如,中信证券就认为,2018年中国经济暖意渐侬,将走向“新平衡”,积极因素多于不利因素,主要因素有四类:一、“朱格拉周期”拉动采矿业和制造业等周期性行业投资回升,工业新产能周期的释放可期;二、2017年居民收入增速有反弹,对2018年消费增长有较强的支撑作用;三、全球经济复苏有望促使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四、基建仍有能力保持中高速增长。预计2018年GDP增长6.8%左右,与今年基本持平。

  中信证券认为,2018年A股将是“慢牛”行情,龙头领涨A股的“复兴牛”会贯穿2018年全年。配置上建议,先选龙头,再选跑道。关注国企改革、“一带一路”、新零售、5G等主线。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2018年A股总体稳中向好,成长龙头终归来,“制造”和“创新”将是主线。推荐5G、光伏、高铁、军工和AI的投资机会,还有电子和新能源汽车。

  招商证券预计,上证指数全年较年初有10~15%的上行空间。投资主线聚焦创新驱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和金融。年度标的推荐稀缺科技50。

  方正证券表示,方正证券表示,明年A股市场关键词就是“新”,明年初政府换届,新一届政府必有新气象,新气象带来新政策,新政策引发新热点,新热点开启新动能,新动能推动新行情,明年新旧转换的A股绝不悲观,尤其是美股明年的见顶回落,就是A股难得的吸引热钱回流时机。

  关于沪指明年的表现,在发起的调查中,近四分之三的投资者表示,沪指的高点将在3400点,其中超过20%的投资者认为沪指高点将在3800点以上。

  “买大”or“买小”?
  机构看好后市,但却对“买大”还是“买小”产生了争议。

  南方基金史博认为,过去十年,中小盘股涨势良好,很多投资者获得超额收益。2017年,整个市场风格切换到蓝筹股和价值股,很多投资者不太习惯这种变化。但与境外市场相比,A股这种风格的演绎还远不算极端。其进一步认为,市场未来或将延续这样的演绎。广发基金武幼辉对此有着相类似的观点。

  招商基金也表示,优化市场工作仍会延续,MSCI在2018年年中或正式启动,这将为A股引入更多国际资金。所以,短期会强化当前价值蓝筹和行业龙头为主导的市场行情。

  此外,前海开源基金杨德龙认为,2017年只是白马股发力的第一个阶段。随着2016年十月深港通开通,加上沪港通,A股和港股就实现了全面的互通互投,长久以来被严重低估的A股蓝筹股的估值,因港股的投资者进入而令估值会进一步提高,而小盘股估值则不断下跌。他判断,2018年仍然是白马蓝筹股行情,而小盘股的下跌还没有结束。

  不过,博时基金韩茂华就表示,2017年涨幅较好的白马蓝筹,很多是从2016年3月开始上涨,这与它们近两年来基本面较为确定、之前估值低等因素有关,也与近两年来的市场环境和风险偏好相对较低有关。而在2017年年末,两种风格的股票性价比较之前已大不相同。

  其表示,当前白马蓝筹的估值修复已达到一个阶段性高位,A股大市值公司和中小创公司的性价比,其实又进入另一个临界点,很多中小创股票的估值收缩过快,但其中很多公司的基本面改善并未因股价大跌而停滞。

  据此,韩茂华表示,2018年中小股票的表现大概率会优于过去两年,它们中的一些核心品种有望持续增长,成为被追逐的新蓝筹。

  交银国际洪灏也看好中小盘股,其认为2018年在流动性的约束下,中小盘股将有结构性的机会,大盘股仍将有个别,而非系统性的机会。他分析,随着流动性边际收紧,去杠杆持续,信贷增速放缓,利率将维持高位,债券收益率将先升后降,或在明年一季度前后见顶,升至历史高位后开始回落。根据股债收益率比较模型,大盘股相对回报趋向极端,小盘股将有结构性的机会。

 


  12月170多只中小创被增持“小清新”引领产业资本增持新风尚
  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期间,沪深市场产业资本净减持金额为100.30亿元,比11月增长269%,不过从方向上看,12月获得产业资本增持的股票有320只,相比11月281只出现一定程度上升。究其原因,一方面2017年年末市场遭遇限售股解禁“小洪峰”,一部分解锁“筹码”进入流通使得12月净减持金额出现较快攀升;另一方面,随着蓝筹股与中小创整体估值鸿沟收窄,为增强市场信心,部分中小创公司频现兜底式增持。

  净减持加速
  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12月产业资本二级市场增减持操作共涉及709只股票,累计净卖出11.61亿股,净减持金额达到100.30亿元,相比上月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2017年11月期间,市场共计281只股票获得产业资本增持,减持的股票有314只,持平的股票有26只,在此期间总计出现27.15亿元净减持,净减持股票规模为3.30亿股。不过进入12月,产业资本减持力度明显加大,环比增幅达到269%。其中,12月获得增持的股票有320只,累计增持金额为178.05亿元,增持规模为15.71亿股;与之相对,12月遭到减持的股票有358只,总金额为278.35亿元。

  2017年12月产业资本净减持规模大增与当月限售股解禁规模急剧攀升关联紧密。数据显示,在11月市场限售股解禁数量为161.56亿股、合计市值为2476.12亿元的基础上,12月限售股解禁数量达到261.11亿股,环比增幅为61%,与此同时,限售股解禁总市值也上升至3044.88亿元,环比增长22%。12月筹码供给规模明显攀升。并且数据还显示,2018年1月限售股解禁规模还会进一步走高,解禁股票数量达到503.25亿元,流通市值合计5447.39亿元,在一浪接一浪的解禁浪头上,不排除部分产业资本谨慎情绪由此加重,导致兑现时点提前。

  此外,沪深市场12月调整加剧,股指反复磨底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筹码”兑现预期。主要市场指数中,沪综指累计下跌0.26%,深成指则累计上涨0.98%,同期中小创阵营也发生分化,中小板指数区间上涨0.98%,创业板指则出现0.87%的下跌。

  部分中小创获追捧
  从指数表现上看,尽管2017年12月创业板与中小板涨跌“两重天”,但整体而言,当月产业资本增持金额居前的股票却反而以中小创居多。

  具体来看,12月两市增持金额最大的五只股票分别是美年健康易联众宁波银行黑猫股份三聚环保,增持金额分别为14.60亿元、9.69亿元、8.95亿元、4.44亿元和4.34亿元,其中有三只中小板股票和两只创业板股票。反观遭遇减持的股票中,金额靠前的则大多为主板股票,京东方A中信证券江苏银行中色股份华锦股份陕西煤业金发科技减持金额均在3亿元之上。总数量上,12月净增持股票中,来自中小创阵营的有172只,占比为53%。

  分析人士认为,在2017年白马股走势明显占优的情况下,不少产业资本纷纷通过增持表达对企业目前价值的认可,其方式也较为多远,既有通过控股东与高管增持的同时,也有以员工持股计划等方式。作为最熟悉公司经营情况的群体,产业资本比普通散户了解更多信息,在企业发展前景上比其他人更有发言权。不排除在这轮产业资本增持升温中,2018年开年市场风格在一定程度上朝着中小创倾斜。

  (原标题:去年12月170多只中小创被增持“小清新”引领产业资本增持新风尚) (中国证券报)
  


  2018年中国股市十大预言:上证综指有望上穿3700点一线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资本市场也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力争有更大作为。

  经过27年发展,我国资本市场规模扩大,机制更新,法治升级,影响广泛。包括股市、债市、期市、理财市场在内的资本活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落实十九大精神,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现代化建设,提升资本市场服务本国战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也是重大历史任务。

  媒体“十大预言研究组”结合国内外政经形势的最新变化,认真分析研究影响2018年中国股市运行的正反因素,兼顾有关智库意见,提出如下预言:
  预言一:2018年中国GDP增长保持在6.7%左右,CPI上涨2%左右。
  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总体表现超出预期,经济结构出现可喜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有力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稳定运行韧性较强。

  2018年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作用依旧明显。我们认为,明年经济增长压力将主要来自于投资领域,房地产投资在调控之下将有所下滑,制造业投资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与竞争力”的要求下将有所回升,基建投资作为经济的托举力量仍有比较坚实的支撑。预计消费增速维持平稳,因全球经济复苏相对缓慢,出口增速上升仍有压力。

  国企国资改革、优化重点领域投资结构、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着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工作明年都将深入推进。这些因素都将深刻影响资本市场的运行发展。

  初步预计,2018年经济增速将保持在6.7%左右,CPI上涨2%左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就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中国经济将在新常态下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预言二:2018年M2同比增幅为10%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幅为12%左右。
  为实现经济稳增长和去杠杆有效平衡,2018年货币政策将更强调“中性”,不会进一步收紧,以便为整个市场营造合适的货币金融环境。2017年M2实际增速超预期下滑,与实施金融去杠杆措施有关,同时,M2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也在减弱,这一趋势在2018年还将延续。但另一方面,随着金融整治深入,一些存在风险的存款替代品会被清理,预计存款增幅没有想象中那么低。因此,综合预计2018年M2同比增幅为10%左右。

  2018年“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预计为实现对宏观杠杆率的有效控制,贷款和社融增速都会较2017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幅将保持在12%左右的水平。

  从外部环境来看,2018年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趋势还会向前推进,但美联储货币收紧的外溢效应正在逐步递减,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走向将主要由国内的经济因素来决定。2018年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大概与2017年持平,但为了避免市场对于货币政策产生放松或收紧的方向性预期,央行主动加息的可能性不大,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仍是最优选择。

  预言三: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6.4至6.8区间波动。
  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扭转了过去三年逐年渐进加深的贬值态势,汇率波动弹性进一步加大,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双向波动的态势更加凸显。201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在原有“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报价模型中加入“逆周期因子”,这有利于人民币汇率预期的稳定,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5.81%。

  从外部环境来看,美国税改取得重要进展,美联储2018年可能加息三次以及加快缩表。在此背景下,人民币或存在一定的贬值压力,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可继续保持盈余状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2018年还将继续向前推进,这些对于人民币汇率预期的稳定形成一定的支撑。

  我们预计,2018年人民币汇率大体会呈现双向波动的态势,汇率波动弹性会进一步增强,总体在6.4至6.8区间波动。

  预言四:上证综指有望上穿3700点一线,消费升级是长线主题。
  最近两年,大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股指波动明显偏小。两市近两年的高点与低点都没有冲破2016年1月份那根长阴线的束缚,高低点最大振幅逐渐递减,2017年股指振幅已低至不足十几年来平均水平的1/3。波动区间拓宽势在必行。

  鉴于上证综指已连续两年稳定运行,2018年很可能上破2016年初的3539点,上穿3700点甚至冲击更高位置。预计3000点至3100点则是强有力的支撑区域。

  价值投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上证50指数已是蓝筹群体的主心骨,两年来的表现相当出色,先是在2016年11月份冲破2016年初的最高点,此后在2017年不断攀升,11月份一度冲过3000点大关。2018年,上证50指数有望再创近年新高,技术调整的极限或在2650点上下。

  2017年,中国股市整体处于平稳态势,价值型龙头股脱颖而出,走出结构性牛市行情。2018年,随着中国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 “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制造业升级、互联网经济、国企改革等主题将被投资者挖掘。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芯片、高铁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将成为新焦点。消费升级将成为一条持续发酵的主线。

  预言五:新股发行“包容性”增强,培育A股互联网“独角兽”。
  统计显示,2017年发审委共审核488家公司的IPO申请(包括二次上会企业),其中380家通过审核、86家未通过审核、22家暂缓表决,全年IPO审核通过率77.87%。另外,取消审核、暂缓审核以及排队企业终止审查的数量也有所增加。我们预计,2018年新股发行将保持常态化,但“对于不合规的企业,要勇于投否决票”的思路不会改变,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

  为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监管层将提升新股发行的“包容性”,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经济新产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要采取创新性办法,去除部分VIE结构(即“协议控制”)企业不能在境内股市发行上市的障碍,让优质互联网企业或其他战略新兴企业在国内发行上市。要留住和培育互联网企业的“独角兽”。

  预言六: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放宽,与A股“入摩”时间重合。
  2017年11月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宣布,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3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3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5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从49%到51%,是中国金融业开放的一大步,对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的业务范围、机构设立、牌照数量等方面松绑创造了条件。

  我们预计,此项政策落地时间将取决于各相关部门协调进展,乐观估计会在今年全国“两会”之后。如果准备时间更充分一些,则可能在今年6月份,与A股“入摩”结伴而来,两好并一好。

  按照MSCI(美国明晟公司)在美国时间2017年10月23日发布的A股入摩进阶时间表:2018年一季度,发布关于中国A股纳入的详细的问答文件;2018年3月1日,将“MSCI中国A股指数”更名为“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发布新的“MSCI中国A股指数”,追踪的个股将限定在“沪股通”和“深股通”范围之内。2018年6月1日,按照2.5%的比例将A股正式纳入;2018年9月3日,将A股的纳入比例提升至5%。

  预言七:深化互联互通机制,沪伦通启动提速。
  2017年12月份,第九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达成一系列政策成果,双方欢迎“沪伦通”相关操作性制度与安排的研究与准备工作取得的进展,同意进一步深入研究两地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以存托凭证的方式到对方市场挂牌上市,以实现两地市场的互联互通。

  上交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研究认为,存托凭证适合于在时区不同、开放程度和市场制度差异较大的两个股票市场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其业务模式成熟,商业可行性较强,实施难度不高,总体风险可控,便于两地投资者保护,有利于扩大我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利于中英两国资本市场合作。

  此外,中英双方同意加快推进准备工作,适时审视启动“沪伦通”的时间安排。沪伦通是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大举措,预计在2018年将取得实质性突破。

  预言八:新版《证券法》有望通过,《期货法》迎来立法窗口期。
  自2014年初《证券法》修改工作启动以来至今,已历时近四年,期间经历了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目前《证券法》修订草案已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在充分考虑我国证券市场实际情况、认真总结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证券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聚焦七大市场焦点,包括注册制暂不作规定、执法权限和处罚力度双升级、 收购增持资金应说明“来路”、信息披露升级为专章规定、增加操纵市场等情形、设投资者保护专章作规定、原则规定明确三个层次等。

  我们认为,目前的《证券法》修订草案已比较成熟,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有望在2018年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

  《期货法》将迎来立法窗口期。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核心,以证监会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鉴于我国期货市场已比较成熟,将其建成国际定价中心市场的任务已提上议程,迫切需要《期货法》来提供发展保障。2018年将加快《期货法》起草和审议工作。

  预言九:财税改革进入新阶段,地方税将“扩围”。
  2017年税收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全覆盖,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全面推进,环保税法制定出台,环保税全部作为地方收入,烟叶税法和船舶吨税法获通过。

  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8年税制改革将进入一个新阶段。资源税法将制定出台,增值税立法提速跟进。健全地方税体系进程将加快。在目前已实施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土地增值税等为地方税的基础上,预计地方税范围将拓展。

  与此同时,虽然新《预算法》已颁布三年,但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至今未落地。预计2018年将出台《预算法实施条例》,并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总体方案》。

  预言十:房价环比增幅将持续收窄,住房租赁市场进一步扩大。
  2017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果断推出调控措施,房地产市场显著降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前11个月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走势总体平稳,多数城市已低于去年同期价格水平,市场出现明显分化。

  预计2018年一季度市场将进一步降温,房价环比增幅将持续收窄。预计2018年全年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量价平稳,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量价均降温。

  从土地市场来看,2017年下半年以来,已明显呈现出“量涨价跌”的趋势。虽然土地供应规模和力度不断提升,但项目溢价率明显下滑。预计2018年土地市场继续低价运行,项目溢价率继续走低,房企拿地会更加理性。

  从住房租赁市场来看,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50个城市出台租赁新政。预计2018年租赁用地的供给将在总量以及比例上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2018年,住房长效机制建设将再上台阶:一是在住房租赁、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方面继续发力;二是继续深化差别化的住房金融体系;三是加快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

  (统筹:董少鹏 彭春来 闫立良;撰稿:董少鹏、彭春来、闫立良、侯捷宁、姜楠、朱宝琛、沈明、孙华、左永刚、徐建民、傅苏颖、包兴安、苏诗钰、杜雨萌、孟珂等)(证.券.日.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