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国海证券前员工:投行改革“有名无实”

加入日期:2018-12-8 10:50:2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2-8 10:50:28讯:

  近日,国海证券(000750.SZ)的一则开除员工的红头通报文件在业界流传。通报认为该公司一位董姓员工“私自删除投行项目电子底稿”“拒绝移交、完善投行项目纸质底稿”,可能导致客户资料、工作底稿等公司保密信息遭到泄露,还可能导致公司因项目资料遭到损毁而受到监管处罚的重大风险。

  此后第三天董某向全体员工发出一封公开邮件,邮件直指该公司副总裁燕文波、运营管理部负责人高菲等力图夺取其部门1400余万元费用,申明自己并未损毁公司项目资料,并指出“萝卜章事件”后企业金融委员会(以下简称“企金委”)入不敷出,与业务部门争夺费用才是矛盾的爆发点。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12月3日董某已向海淀区劳动局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将在两个月内相互质证。

  删除底稿“悬疑”

  据记者获得的国海证券开除通报文件显示,公司认为董某存在两方面“违规事实”。“一是私自删除投行项目电子底稿。2018年9月,董某私自删除已经提交至公司投行工作平台底稿模块中12只债券发行项目的受托管理电子工作底稿。”

  “二是拒绝移交、完善投行项目纸质底稿。2018年8月至10月,企金委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固定收益总部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多次通过流程催促或当面谈话,董某均拒绝移交10家发行人31只债券的2018年受托管理纸质工作底稿。同时,对于企金委质控部8月份提出的完善工作底稿的要求,董某也拒绝配合完成。”

  不过,董某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是截取一个时间点认为他删除底稿。“我在上传电子工作底稿时,把2017年和2018年的混到了一起,在重新梳理、提交的过程中,删除之前传错了的底稿,却被公司认定是删除底稿。”董某解释,“我是受托专员,有权限修正并上传正确的底稿。另外,相关底稿已经过公司审批,并由运营管理部发布,不存在我不移交给公司的情况。”

  在当前债务违约频发的环境下,底稿的重要性在于能一定程度证明承销商是否尽职尽责。在日前召开的12宁上陵债的持有会议中,中小持有者的一个议案,就是要求国海证券向持有人公开工作底稿、尽调报告等。

  缘起奖金争夺?

  据悉,董某与国海证券之间矛盾的爆发点源于公司“投行业务3.0改革”中部门职能调整。据董某透露,该公司在投行业务3.0改革中,运营管理部将存续期债券受托工作职能从业务部门划走。

  “为了接手相关工作,运营管理部不断要求我们抓紧把各种受托工作底稿转移给他们。但他们制定的底稿清单,与监管要求并不相符,很多内容极大地超越了监管要求。”董某表示。

  “2018年6月,我们的受托底稿被运营管理部验收并整改通过。很快我们又接到通知,今后要改由质控部验收底稿,制定的清单也非常不专业,例如要求业务部门整理募集资金使用台账。”董某向记者解释称,“各地证监局早就审核通过的募集资金使用底稿,在公司质控部这里却通不过,原因是他们专业性不够,看不懂。”

  董某认为公司改革只是“走个形式、换个名字,目前看不成功”。在他看来,运营管理部将存续期债券受托工作从业务部门划走,目的是占有奖金。

  董某给全体员工发送的邮件显示,已通过内部审批流程应于4月底发放的奖金,被公司以风险处置费用、准备金等名目扣了2000多万元,至今未发。

  董某还表示:“我的手机话费、交通费、打印底稿涉及的4000余元费用,以及同事出差去发行人处排查风险的差旅费,公司拒绝报销。”此前国海证券变相降薪后,董某每月只有5000元薪水。

  对此,国海证券相关人士12月3日回复记者称,“他(董某)严重违反了证券业从业人员准则和公司人员合规规定,公司肯定要开除。”

  而董某方面则认为,“原来各部门是事业部制,预算审批、考核权限都在各部门,自由度比较大。业务部门涉及很多奖金,运营管理部想把这个活抢走。改革后,将日常管理都集中到运营管理部。”

  他还表示,“公司把债券部、投行部并成一个部门,叫固定收益总部,后来没合并成功。因为各部门不仅有利益还有责任,新的固收负责人得承担债券责任,又强调第一责任人还是之前各部门负责人。”

  董某谈到:“运营管理部高菲带领的受托团队专业性不足,工作态度消极,虽然强行接手受托工作,但对ABS类等比较复杂的项目以太专业为由拒接,亦不指导发行人撰写年报,这些工作还是我们来做。”

  另据了解,董某实名提及的国海证券副总裁燕文波也是“萝卜章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在国海证券主要负责投行业务。在“萝卜章事件”时,燕文波还兼任资本市场部总经理,而“萝卜章事件”主谋之一张杨曾为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后两人发生矛盾,张扬带领团队集体跳槽到公司资管部门。2017年,中国证监会曾对分管相关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燕文波采取公开谴责措施,不过据知情人士称,燕文波幸运逃过了处罚,至今仍在国海证券担任副总裁一职。

  此外,据董某的内部公开邮件透露,国海证券各部门人心不稳,人员大幅快速流失,而留存的人员专业不足。

  董某所说的人才流失情况是否属实?国海证券运营管理部又是否存在上述问题?“投行3.0改革”是否有名无实?记者向国海证券致函提问,截至记者发稿未获回复。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