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券商牌照放开再下一城内资申请新设首获受理!宁波国资尝鲜拟发起设立甬兴证券

加入日期:2019-12-7 18:16:5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12-7 18:16:52讯:

  只对外资放开的券商牌照并不算真正的放开,真正的放开必须是同时对内对外都放开。这不,纯国内资金申请券商新设终于迎了首例——宁波国资尝鲜计划发起设立甬兴证券!

  在摩根大通证券(中国)、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两家“洋券商”牌照落地后,业内对新设券商牌照有了更多期待。

  12月6日,证监会网站更新了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表。根据更新后进度来看,大和证券(中国)和甬兴证券的新设申请均在12月4日获得证监会受理。不过,今年9月提起申请的海峡证券目前仍在材料补正当中。

  在外资纷纷杀入中国申请券商牌照之际,内资牌照也同样开闸。今年7月,证监会重启内资证券公司设立审批,直至今年11月18日,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吃螃蟹的人”,目前甬兴证券也已进入受理阶段。

  无论是外资券商还是内资券商,监管都呈现“开闸放水”之势。不过,在市场化发展之下,市场参与者有进有退,应当是行业发展的正常趋势。在近期落地的“深改12条”中,监管再次提出支持优质券商创新提质,鼓励中小券商特色化精品化发展。这对期待新设券商牌照落地的各方而言,无疑是其未来发展的明确指向。

  外资券商强势来袭

  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今年3月底,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和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两张外资控股的券业新牌照成功落地,这给外资参与新设券商打了一剂强心针。

  今年9月,大和证券(中国)和海峡证券两家新设券商申请材料获得证监会接受,并在一周内被要求补正材料。根据证监会证券公司设立审批进度查询显示,大和证券(中国)在12月4日递交补正材料,并于当日获得证监会受理。

  说起大和证券,国内券商对其熟悉已久。大和证券是日本证券业四大巨头之一,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老朋友”,早在2004年,上海证券与大和证券合资设立了海际大和证券。不过,在2014年合作期满后,大和证券将其持有的33.3%股权转至上海证券,就此退出持股。而海际大和证券在改名海际证券后辗转被中天金融集团纳入囊中,即今天的中天国富证券。

  在一度放弃之后,此次大和证券与两家北京国资企业一道申请新设券商牌照,可算是志在必得。9月24日,株式会社大和证券集团总公司、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北京熙诚资本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向证监会提交《证券公司设立审批》材料。在材料获得受理后,大和证券的申请进度已快于3月申请的星展证券。

  同在9月底申请的海峡证券在10月10日被要求资料补正后,目前尚未获得监管受理。相比之下,海峡证券一路走到申请环节殊为不易。

  早在2012年,市场即传言福建将推动建立海峡证券,福建投资开发集团与台湾富邦金控旗下富邦证券拟合资成立海峡证券,并依据开放台资占股51%的券商全牌照承诺,申请全牌照业务,富邦在其中将占据主导地位。不过,这一计划后续搁浅。

  就福建投资开发集团此次申请来看,其合作伙伴已更换为台湾新光金控旗下的元富证券。公开信息显示,元富证券成立于1989年,1995年即挂牌上市,在深圳、厦门等地设有代表处,并在2016年将其旗下投顾公司注册地变更至天津,更名为元富投资顾问(天津)。2018年1月,元富证券与福建投资开发集团签署成立合资证券合作备忘录。这一次,海峡证券距离落地或许真的不远。

  内资券商牌照也开闸

  外资牌照申请进程突飞猛进,内资申请自然也需要“一视同仁”。今年7月,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股权管理规定》及其配套规则,重启内资证券公司设立审批。

  彼时,证监会介绍称,统筹考虑对内对外开放,证监会宣布重启内资证券公司设立审批。证监会将相应更新证券公司设立审批行政许可服务指南,符合条件的主体可依照《股权规定》、《配套规定》和服务指南的要求,向证监会报送设立证券公司申请。证券公司属专业金融机构,规则明确其控股股东及主要股东需具备相匹配的金融经验及风险管控能力,证监会将依法审核。

  此后,业内虽多有传闻,但短期内筹谋新设牌照的内资机构并不算多。直至今年11月18日,首家“吃螃蟹的人”终于面世,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证监会递交了申请材料,并在11月22日接到补正通知。目前,这一申请同样已获得证监会受理。

  公开信息显示,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11月,注册资本为50亿元,系宁波市人民政府直属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主要职能是围绕宁波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和融通资金,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目前,宁波开发投资集团共拥有各级参控股企业110余家,资产业务主要分布在能源、金融、区域开发运营以及社会民生等四大领域,为宁波市国资委监管的主要骨干企业。今年8月,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曾招聘大量计算机岗位人员,并称系“集团公司证券业务发展需要”。

  为什么首先试水的是宁波?作为经济发展活跃的计划单列市城市,宁波市辖区内目前共有证券公司分支机构180家,其中分公司22家,营业部158家,共归属于68家券商,但却没有属于自己的证券公司。此次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拟申请新设公司名为“甬兴证券”,其用意呼之欲出。

  建设券商差异化发展之路

  就目前存续的131家券商(含投行子公司、资管子公司等)来看,集聚程度相对较高,北上深三城合计数量达到65家,占比半数。沿海地区成为证券公司注册地的情况也相对密集,广东、江苏、浙江三省省内证券公司数量也在5家以上。目前来看,仅有宁夏和宁波辖区内暂无证券公司。

  无论是外资券商还是内资券商,监管都呈现“开闸放水”之势。不过,在市场化发展之下,市场参与者有进有退,应当是行业发展的正常趋势。有新牌照陆续落地,也有券商被予以托管、牌照岌岌可危,都属于成熟市场之下的常态。

  在今年7月证监会发布的《股权规定》中,明确将证券公司分为专业类和综合类证券公司,并进行分类管理。彼时相关负责人即指出,证监会支持证券公司差异化发展,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市场客户。证券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战略规划和风险管控能力,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

  而在近期落地的“深改12条”中,监管再次提出,将狠抓中介机构能力建设,加快建设高质量投资银行,完善差异化监管举措,支持优质券商创新提质,鼓励中小券商特色化精品化发展。这对期待新设券商牌照落地的各方而言,无疑是其未来发展的明确指向。

  华金证券发布行业研究报告指出,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可归纳为资本实力、销售能力、定价能力和风控能力。从核心竞争力的比较来看,大型证券公司综合实力强、各方面均优势明显。与此同时,监管层“扶优抑劣”的导向不断强化。主动收缩战线、到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可以说是中小证券公司的必然选择,寻找细分领域、集中有限资源打造比较优势,将是中小券商较好的策略。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