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证券市场红周刊:股市反弹加速大股东跑路清仓式减持或危及上市公司

加入日期:2019-2-23 20:46:4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2-23 20:46:41讯:

  截至2月20日,今年以来上证指数已经上涨10.72%。不过令人担忧的是,伴随着行情转暖,各类大股东与部分公司高管开始跑步离场。

  疯狂减持,历史何其相似?

  截至本月中旬的统计显示,2019年以来,A股公司相关股东已发布445份减持计划,涉及到241家上市公司,估算减持市值达364亿元。仅2月18日晚间,就有同济堂等8家公司披露减持计划。2月19日,仅华西证券大股东一家的减持市值就达到12.5亿元。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2018年资管新规政策面和去杠杆等多重压力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压力都比较大,特别是一些信托类的、加杠杆类的产品都需要清理,社会各方都需要回收资金,股市作为流动性最好的市场叠加目前市场回暖的因素,当然是将资产变现的首选。但从历史经验来看,随着指数逐步上行,大股东的减持会不断加码,最终将牛市终结于暴跌之下。

  那么此次减持是否还将重蹈覆辙呢?个人判断会有影响,但是杀伤力有所下降:一是目前市场本身的点位并不高;二是正值A股在大力推进对外开放之际,今年北上资金净流入已经超过1千亿元;此外,很多减持的股东都是前些年参与定增的机构资金,因为收购的资产质量不佳,这些定增目前正在大量计提商誉减值,股价也随之大幅下跌,这部分资金减持最多就是回本,“抽血”情况不如前几次那样猛烈。

  清仓式减持危害更大

  但是,从公司经营的角度,本次减持潮或对上市公司的经营面带来巨大的损害,主要是经过持续的减持,上市公司的股权将进一步分散。不少公司创始人、重要股东已经进入清仓式减持了,一些难得的企业家人才(家族)也退出企业经营,上市公司有进一步沦为纯粹投机炒作对象的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收盘,两市共有54份减持公告,涉及公司高管(及其直系亲属)的减持记录逾百条,其中有9家公司的12位股东出现清仓式减持。

  比如精测电子公告称,公司第四大股东、第一大流通股股东西藏比邻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减持全部公司股份,合计881.35万股。华西证券的大股东都江堰蜀电投资在2月11日刚刚解禁,在2月19日就发布减持72.1%的股权公告。这笔当年仅8000万的投资,如今通过减持将从二级市场上套现约12.5亿元。

  与主动减持相比,更可怕的是大股东通过质押银行套现,最后因为无力补质押而“被迫”让出控股权,导致上市公司沦为无大股东或是实际控制人的“弃儿”。

  以盛运环保为例,在公司上市后,实际控制人开晓胜通过连续14次减持,终于将对公司的持股比例从36.12%下降到不足14%,套现14.56亿元,连最后剩下的14%也近乎全部质押。在公司负债超过37亿元、2018年亏损25亿元的情况下,开晓胜也一走了之。

  ST毅达更有代表性,公司第一大股东将股权转让后,连转让方是谁也要劳驾上交所问询,最后连高管也不见了,只剩下四名辞职但因无人接替、只好继续履职的独董在勤勉尽责地发布信息。最新的消息是,信达资产将成为第一大股东。

  像这样的案例,其股权基本落入了金融机构的手中;金融机构的管理人,本质上不擅长实体的企业经营,只能是通过各种包装重组题材,令上市公司所代表的实体经济空心化!

  春节前,众多上市公司因商誉减值而爆雷,就与2015年产业资本大量减持、接手的金融资本只热衷收购重组做大规模有关。比如游久游戏,那些参与定增的金融机构一时头脑发热,以高于资产价格7倍的价钱收购,如今陷入巨亏的泥潭不能自拔。

  对比美国,首先公司上市就不必稀释股权(我们是必须稀释25%以上),上市后,它对股权融资也是非常谨慎的。因为在利息不高的情况下,如果公司不敢负债融资,只能证明项目盈利不佳;哪怕项目确实能够盈利,但是由于新股发行,老股东的回报被稀释了,也没有老股东愿意。

  因此,统计显示,美国上市公司平均20年再融资一次。美国企业做大做强所需融资主要靠自身积累,也就是未分配利润和借债。而如果一个企业长时间不分红,市场更不可能给这类公司融资。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编辑: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