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上市公司为基石 证券行业是关键业界谋划进一步夯实资本市场根基

加入日期:2019-6-4 9:58:4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6-4 9:58:41讯:

  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历程中,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以下简称“中小板”)15年前的设立,为众多亟待资本优化的中小企业打开了一扇门。从2004年5月27日首批8家公司上市,到现在公司数量近千家、股票总市值8.6万亿元,中小板已覆盖了深沪两市16.42%的市值容量,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5年春华秋实,中小板在变革与坚守中砥砺前行,助力上市公司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多年来,中小板公司业绩保持两位数复合增长,累计成交金额近200万亿元,累计现金分红逾4000亿元,培育了一大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如海康威视(行情002415,诊股)、比亚迪(行情002594,诊股)、科大讯飞(行情002230,诊股)等对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企业脱颖而出。

  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中小板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使命,推动市场融资环境持续向好。

  深交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5月17日,中小板932家公司总股本8646亿股,累计总成交金额197.91万亿元,股票总市值8.6万亿元,约占深沪两市总市值的16.42%,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一方面,股权融资功能有效发挥。截至5月17日,932家公司IPO累计融资6109亿元,累计股权再融资1.6万亿元。其中,340家公司上市后融资超过2次,58家公司上市后融资超过4次,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不断强化。

  另一方面,并购重组交易活跃。15年来,中小板公司累计实施完成重大资产重组429单,交易金额合计8349亿元,配套融资超2000亿元,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产业逻辑、改革示范性,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组案例。

  如快递行业龙头顺丰控股(行情002352,诊股)通过重组上市登陆中小板,翻开了公司发展历程中的崭新篇章;帝欧家居(行情002798,诊股)收购欧神诺,切入中高端建筑陶瓷领域,深化公司在中高端建材板块的业务布局;蓝帆医疗(行情002382,诊股)收购心脏支架制造商柏盛国际,提升业务和管理的国际化水平等。

  近3年来,中小板并购重组进一步提质增效。上市公司重组标的平均增值率持续下降,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为12.1倍、6.9倍和4.9倍,估值体系逐渐回归理性;有近三分之一的并购标的涉及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疗等领域,为一批创新型、成长型公司注入增长动力;30余家中小板公司置出落后产能,注入具有广阔市场空间的业务或资产,在产能出清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此外,上市公司披露跨境并购重组22单,涉及交易金额超过2000亿元,海外并购的步伐也持续加快。

  拥抱科技创新释放活力

  中小板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主业核心竞争力,激发企业人才创新活力,在创新引领下持续释放增长动能。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30日,932家中小板公司中共有715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375家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占比分别达到77%和40%。其中,192家公司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84家公司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9家公司获得国家创新基金支持,68家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近5年,中小板公司研发支出总额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5.3%,研发强度持续保持在2.5%以上并逐年提升。2018年,中小板公司的研发支出合计金额1463.2亿元,平均研发支出1.68亿元,同比增加24.8%,研发支出占同期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为3.17%。

  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中小板公司在各自行业建立起竞争优势,大部分已发展成为细分行业龙头。据统计,中小板共有443家公司的主导产品在其所属细分行业的国内市场位列前三,155家公司的主导产品在其所属细分行业的国际市场位列前三。细分行业龙头公司2018年平均研发支出2.26亿元,同比增长27.06%,研发强度4.27%,比2017年同期增长0.31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中小板15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持续的研发投入、积极不懈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上市公司谋求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力量源泉。

  完善制度建设立规范

  中小板沿着市场化和法治化的方向,持续完善基础制度和规则体系,维护资本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为优化资源配置,中小板在总结行业运行规律和风险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投资者需求,参与制定了包括民用爆破、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快递服务、零售等12个行业信息披露指引,从行业特征、公司业务、核心竞争力等多维度对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目前,行业指引涵盖160余家中小板公司的行业信息披露,有效提升了信息披露的深度与精度。

  为提升监管有效性,中小板率先实施分类监管,紧盯高风险公司和重点问题,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业绩变脸、股票平仓、控制权争夺、媒体质疑等事项主动出击,及时采取监管措施,引导上市公司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累计向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发送监管函件近2万份。

  同时,中小板严肃处理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累计作出纪律处分378次,涉及上市公司147家,包括公开谴责32家,通报批评115家,涉及的违规行为包括违规买卖股票、资金占用、违规担保、违反承诺、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等。

  严把市场“出口”是监管的重要职责,近年来,中小板结合上市公司退市监管实践,参与研究完善退市制度的思路和方案,持续推动退市制度改革。具体措施包括,完善财务类退市指标,新增市场类退市指标;建立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及五大安全领域的重大违法等强制退市实施机制;建立健全主动退市制度;建立退市整理期制度以及重新上市制度。

  践行社会责任谱新篇

  大批中小板公司在稳健发展的同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分红、环保、扶贫等领域发挥了示范效应。

  统计显示,15年来,中小板公司累计现金分红4428亿元,约占累计实现净利润的30%。2014年至2018年,中小板现金分红的公司数量和金额稳步增长,现金分红家数占公司总家数的比例平均达76%。2018年,中小板公司现金分红总额937亿元,12家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超过10亿元。

  海康威视自上市以来经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连续10年实施现金分红,2018年度分红总额56.1亿元,位居中小板企业分红第一名,近3年累计现金分红139亿元,是其首发募集资金34亿元的4倍。

  与此同时,中小板公司结合自身产业特点与扶贫地区实际情况,通过兴办实业、开展培训、参加公益活动等多种方式,推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生态扶贫等精准扶贫项目。2018年,243家中小板公司累计扶贫投资金额73.31亿元,带动123830人脱贫。

  产业扶贫是中小板公司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2018年,中小板公司投入产业发展脱贫项目的资金累计56.88亿元,带动74223名群众脱贫;推出产业扶贫项目424个,涵盖农林产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多种类型。

  在深入推进扶贫工作的过程中,中小板公司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如华英农业(行情002321,诊股)、金风科技(行情002202,诊股)通过推广生态产业模式,以建立生态养殖合作社方式增加贫困地区群众经济收入;华林证券(行情002945,诊股)积极推动绿色能源扶贫事业,参与光伏电站扶贫建设项目,提高生态脆弱贫困区的扶贫效益。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