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场,恒指涨0.31%,报27231.13点。行业板块中,支援服务、食物饮品和专业零售行业涨幅排名前三,恒生地产类指数涨幅达0.50%,年跌幅达-20.06%。
美好置业(行情000667,诊股)拟22.08亿元转让三项资产,致力提升资产流动性和运营效率
A股热门房企中,南山控股(行情002314,诊股)(002314.SZ)再度领涨房地产板块,涨幅达10.11%。受公司高管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影响,格力地产(行情600185,诊股)(600185.SH)开盘跌逾10%,领跌地产板块,跌幅达-10.03%。
消息面上,12月30日,美好置业(000667.SZ)发布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东莞名流置业拟以9亿元向华堂更新置业,转让持有的东莞市塘厦宝光渡假娱乐有限公司100%股权。公告显示,公司拟转让持有的安徽东磁100%股权;公司全资子公司美亿农业拟转让持有的合肥名流100%股权。股权受让方均为上海集友广源实业有限公司,此两项交易合计对价总额为13.08亿元。31日,公司股价涨幅达3.47%。以上三项交易共计22.08亿元。对此,公司表示一级开发业务属于公司日常经营业务,公司通过一级土地整理服务或股权转让方式实现收益。此一系列交易有利于保障公司整体经营目标和发展规划的顺利实现,提升公司资产流动性和运营效率。
荣万家服务预计1月15日挂牌上市
港股房企中,SHOUGANG GRAND(0730.HK)涨幅165.22%、长城环亚控股(0583.HK)涨幅46.07%、中天国际(2379.HK)涨幅13.04%,排名靠前。
内房龙头股中,蓝光嘉宝服务(2606.HK)、融创服务(1516.HK)和建发物业(2156.HK)涨幅分别为7.32%、7.25%和6.90%,排名靠前。绿城管理控股(9979.HK)、建业新生活(9983.HK)和世茂服务(0873.HK)跌幅分别为-3.48%、-2.08%和-1.64%,排名靠后。
港股房企消息面上,12月30日下午4时30分,荣万家服务(2146.HK)为公司于香港上市事宜举行线上记者会。荣万家服务此次上市全球发售9400万股H股,国际发售占90%,香港公开发售占10%,招股范围为13.46港元至18.36港元,最高集资总额约17.26亿港元。公司12月31日起至2021年1月8日公开招股,股份将于1月15日挂牌上市。荣万家此次募集资金将有约60%用于收并购,15%提升公司信息技术基础建设及推动智能小区管理,约10%将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万科企业(2202.HK)今日股价继续上涨,涨幅达1.33%,原因是2020年12月23日万科企业获JPMorgan Chase & Co.以每股均价24.5707港元增持好仓约1864.3万股,涉资约4.58亿港元。增持后,JPMorgan Chase & Co.最新持仓股数为134288621股,持仓比例由6.10%上升至7.09%。自24日起,公司股价连涨三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扩宽房地产下沉市场空间
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明确,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此次政策明确,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另外,该政策还明确,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对此,易居研究院解读称,从房地产角度看,脱贫人员的住房问题改善和优化也成为重要的内容,后续在住房保障等领域也会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空间。另外,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定可以看出,实际上明确了几个思路和发展方向。第一、产业布局会优化,尤其是后续类似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消费等产业有机会更快的发展。第二、县域发展地位上升,成为后续各类资源汇集的重要平台,县城住房消费和商业零售消费等活力有望进一步提高。
央行、银保监会明确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行情601988,诊股)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要求,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需要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
该《通知》明确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机构覆盖范围、管理要求及调整机制。央行、银保监将综合考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对银行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个上限,对超过上限的机构设置过渡期,并建立区域差别化调节机制。
2019年以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已就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开展了广泛调研,与金融机构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相关指标设定充分考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情况,并采取了分类分档、差别化过渡期、区域调节机制等多种机制安排。目前,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符合管理要求,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将要求其稳健开展房地产贷款相关业务,保持房地产贷款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基本稳定。对于超出管理要求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要求其合理选择业务调整方式、按年度合理分布业务调整规模,确保调整节奏相对平稳、调整工作稳妥有序推进。个别调降压力较大的银行,通过延长过渡期等方式差异化处理,确保政策平稳实施。
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是健全我国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和完善房地产金融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金融体系韧性和稳健性,有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