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9-18 19:02:29讯:
两上市公司现臭气浓度超标问题,美锦能源旗下公司环境违法被罚81.6万元……2021年9月第2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环境保护与信披责任亮起了红灯?又有哪些企业项目获得环评绿灯?且看A股绿色周报第47期。
每日经济新闻联合环保领域知名NGO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个省市区、337个地级市政府发布的环境质量、环境排放和污染源监管记录等权威数据来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国数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数万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参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环境信息数据,发布“A股绿色周报”,旨在借助环境数据库及专业解析、传播能力,让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中的环境信息更加阳光透明。
根据2021年9月第2周搜集到的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共有80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环境风险,主要分布在北京、江苏、山东。其中,44家属于国资控制企业,14家为千亿市值企业。在环境风险之外,2021年9月第2周,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15个项目进入环评审批公示状态。
一周绿鉴: 六家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环境信息
在企业管理能力、财务状况、行业竞争等因素之外,环境风险日渐成为上市公司重要的经营风险之一。环境风险关乎企业发展,也关乎企业形象。
环境风险榜涉及上市公司分布情况(9月第2周)
总体来看,在2021年9月第2周环境风险榜上,超标、违法、事故等负面信息共关联到80家上市公司,股权关系经过启信宝数据核查。其中,80家上市公司涉及环境违法违规。从企业分布区域来看,北京排名第一,江苏位列第二,山东第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9月第2周登榜的80家上市公司背后有多达1077.69万户的股东。此外,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这些上市公司有至多12809家机构持股,投资标的登上环境风险榜,将可能使他们面临投资风险和环境责任风险。
譬如,再度因上市公司自身出现环境违法行为而登榜的双象股份,此次因无组织排放的臭气浓度超标而被罚25万元。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2021年5月7日,执法人员对该公司进行信访调查,期间,无锡市新吴生态环境局委托无锡市恒信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对公司排放的废水、废气进行监督性监测。经采样检测,在该公司厂界G1和G2两个监控点位测得的无组织排放的臭气浓度分别为43和25,超出《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表1二级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大增的双象股份,在环境方面却已累积了两笔与上市公司相关的环境行政处罚。数据显示,2021年5月7日,因被发现干法配料车间搅拌机未按照规定安装挥发性有机废气收集装置,废弃车间内无组织排放、对于RTO焚烧废气二甲胺从未进行过监测等问题,双象股份共被处以了24.8万元的罚款。
在双象股份之外,今年二季度末有社保基金持股的中旗股份也被发现了臭气浓度超标的问题。
具体而言,2021年5月11日执法人员对该公司现场检查时发现,公司三车间离心机未运行,正在检维修,检修口处未密闭,离心机房配套的废气收集设施未使用,检修期间废气未完全收集,现场有明显异味; 三车间热熔工段正在运行,配套的废气收集设施正在运行,但废气收集罩规格与热熔工段无组织废气排口不匹配,现场有明显异味;对厂界无组织废气开展监测,结果显示参照《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DB32/5151-2016)表 2 限值,厂界上风向一个点位臭气浓度不超标,下风向三个点位臭气浓度超标。
中旗股份因此被责令改正,并被处以了合计19万元的罚款。而环境风险之下,业绩方面中旗股份也表现不明朗,2021年上半年中旗股份营收、净利润双双同比下滑。对此,主要业务为新型高效低毒农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中旗股份在2021年半年报中表示,主要是选择性除草剂总体价格回落,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减少,加上国际物流运输不畅,导致出口发货滞后,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升值影响所致。
另一方面,随着绿色环保理念受到资本市场重视,更加严格的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要求正加速落地,从而督促上市公司切实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引导上市公司在落实环境保护责任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涉及环境违法行为的上市公司中,中南文化、日科化学、美锦能源、创元科技、大连重工、中南建设均在近期在公告中提及了此次收录的环境处罚情况。
环保处罚: 美锦能源旗下公司环境违法被罚81.6万元
2021年9月第2周,数据库搜集到100家关联企业收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或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涉及80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企业因环境违规违法被罚款金额前十
本期,录得最高处罚金额的公司为美锦能源旗下山西美锦华盛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盛化工)。该公司因环境违法行为被处以了81.6万元的罚款。
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太原市生态环境局清徐分局于2021年2月2日对华盛化工进行了检查,发现该公司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建设项目即投入生产。此外,该公司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检查设备、未按照规定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因此,华盛化工被责令改正,并被罚款81.6万元。
对这一处罚情况,美锦能源在2021年半年报中也进行了披露,称已缴纳罚款,并已配套建成环境保护设施并投入使用。此外,美锦能源指出,该行为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记者注意到,此次被罚的华盛化工,旗下的新材料生产项目为美锦能源近年来大力投资的项目。
美锦能源曾在相关公告中指出,我国焦化行业正在由传统产业向现代煤化工产业转型,公司投资建设华盛化工新材料生产项目符合国家与山西省对焦化行业的行业政策要求。同时也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对公司进一步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走绿色能源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对华盛化工项目,美锦能源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表示,截止到2020年报告期末,已累计支出47亿元。今年以来,美锦能源还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6亿元,其中拟募资22亿元用于华盛化工的新材料生产项目。
美锦能源预计,在华盛化工的新材料生产项目投产后将拥有焦炭产能715万吨/年,是全国最大的独立商品焦和炼焦煤生产商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近年随着ESG(环境、社会责任及管治)投资理念逐步升温,投资者越来越注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市公司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的环境责任也应受到重视,因此直接或间接参股企业环境数据被纳入A股绿色报告项目数据库。
本期,*ST浪奇就因其参股的江苏琦衡农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琦衡公司)环境违法行为登上了风险榜。
琦衡公司近期被披露了两笔环境行政处罚,分别因该公司匡河码头项目在需配套建设的水、大气污染防治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情况下擅自投入使用至今、匡河码头项目未按规定编制突发事件环境应急预案并报环保部门备案,以及该公司未保持废气吸收液的处理设施薄膜蒸发器正常运行,擅自于2017年6月开始不正常运行直至2020年初停用,而被分别处以了38.32万元和21万元的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ST浪奇曾一度转让所持有的琦衡公司股权,但这一股权转让在近期宣告失败。今年7月,*ST浪奇公告称,其与江苏绿叶农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绿叶)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
之解除协议》,因江苏绿叶在支付公司首期转让琦衡公司25%股权的股权转让款60899250元后,未再按照《股权转让协议》之约定向公司支付剩余股权转让款。
公告同时显示,截至公告披露日(2021年7月22日),*ST浪奇未对持有的琦衡公司股权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琦衡公司仍为公司参股公司。但*ST浪奇指出,目前,琦衡公司涉及多宗诉讼,主要设备被抵押已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ST浪奇已在2020年度对琦衡公司的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99亿元。
项目环评:未批先建受罚后,金钼股份回收项目迈过环评关
项目环评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大多数项目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也是项目建设或投产后的环保依据。对上市公司来说,要投资建设新项目,环评审批也是必须经历的考验。
9月第2周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共有15个项目最终获得环评审批公示。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项目环评获通过
本期,中国石化旗下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仪化公司)的年产23万吨熔体直纺智能化短纤一期项目迈过环评关,该项目投资金额为本期收录的迈过环评关项目中最高的,项目总投资额达145340.76万元。
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化纤工业进入了供求关系再平衡期、存量产能优化调整期和高品质增量适度发展期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内聚酯、纤维行业的标杆企业,仪化公司拟进一步扩大短纤产能,在现有厂区原涤纶二厂界区内,拆除原涤纶二厂东侧部分附属建筑,建设年产23万吨熔体直纺智能化短纤一期项目,以维持市场占有率,保持公司在该行业的话语权。
中国石化2020年年报显示,仪化公司2020年净利润为500万元。
中国石化旗下项目迈过环评关之外,本周值得注意的是金钼股份此前未批先建的项目在被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后,委托第三方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于近期迈过了环评关。
具体而言,该受罚项目为金钼股份回收钼精选尾矿中钼金属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根据现场调查,这一项目已于2014年建成投产,渭南市生态环境局华州分局于2020年7月22日出具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责令建设单位改正违法行为。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12月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钼精选尾矿回收钼金属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于2021年4月21日缴纳了罚款。
金钼股份回收钼精选尾矿中钼金属项目环评批复文件则显示,环境违法行为已经查处,金钼股份要认真吸取教训,杜绝未批先建等违法行为再次发生。此外,批复文件显示,经审查,在全面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要求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能够得到减缓和控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作为项目实施的依据。
酷特智能近期也为旗下项目补办了环评手续。作为一家以个性化定制服装主业的上市公司,2020年疫情期间,酷特智能转产防疫物资,其2021年半年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爆发,公司转产防疫物资,并在当期实现营业收入22608 万,占当期营业收入的60.71%。
此次酷特智能补办手续的也是其医用口罩产业链生产线建设项目。该项目批复文件显示,项目已建成投产,目前停产补办手续,项目总投资12660万元,年产口罩100000万只。
不过,酷特智能2021年半年报指出,自2020年下半年起,防疫物资已逐渐退出公司主要业务范畴,今年上半年酷特智能营业收入及增长主要来源于个性化定制服装主业,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了营业收入29186.84 万元,其中个性化定制服装收入占比85.42%,防疫物资收入1008.89万元,占比3.46%。但今年上半年酷特智能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除上述项目外,9月第2周, 星球石墨、亿纬锂能、浙江永强能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的项目均取得了审批结果为同意(或告知承诺制通过)的环评批复,这意味这些投资项目将很快进入建设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环境信息数据的公开均有赖于环境监管信息公开水平的不断提升。从2008年《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到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章专章确立“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信息公开从制度建设上得到保障。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编写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报告》也指出,环境信息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公众公认的原则。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