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每日必读 >> 文章正文

5月13日国内四大证券报纸、重要财经媒体头版头条内容精华摘要

加入日期:2022-5-13 6:26:49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5-13 6:26:49讯:

  5月13日(星期五),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

  增长快 含金量足 大项目稳 4786亿元 前4月实际使用外资增逾两成

  商务部5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4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8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逾两成。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我国将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服务体系,提高精准服务水平,为外资企业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增量政策工具蓄势待发 稳增长该出手时会出手

  5月12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多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在加力稳增长的当下,“增量政策工具”已成高频词汇。分析人士预期,在财政、货币、就业、外资外贸、改革等诸多领域,一系列储备政策工具引弓待发。

  发挥承上启下枢纽功能 北交所聚集效应初显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伴随81只股票集体亮相,新三板改革向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目标迈上新起点。5月13日,第91家北交所上市公司科创新材上市。至此,北交所全部91家上市公司累计实现公开发行募资194.71亿元。

  释放改革效能 LPR调降预期悄然升温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成为各方共识。专家表示,当前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制约因素有所增多,但仍有进一步发力空间。在积极做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法”的同时,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在价格调控方面,将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效能,推动银行降低贷款利率,5月份LPR或迎来下行。

  上海证券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积极主动谋划增量政策工具 继续稳定信贷总量

  货币政策如何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中共中央宣传部12日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有力支持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稳定。

  “暂停网下打新”罚单频出 新股询价整肃力度加大

  在注册制下,新股的市场化定价离不开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对网下投资者采取严格的自律管理,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中证协今年以来已就IPO网下投资者(及配售对象)的违规和异常情况发出8份“罚单”,暂停相关机构“网下打新”,采取自律措施的频次较去年同期提升了一倍。

  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 前4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5%

  我国吸引外资再次交出亮眼成绩单。今年1至4月,全国非金融类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4786.1亿元,同比增长20.5%;折合7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6.1%。我国吸收外资不仅增速快,而且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速亮眼。

  超30亿元稳岗资金已直达企业 失业保险基金运行平稳 具备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的能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12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超过30亿元的稳岗资金已经直达企业。下一步,还将加大指导力度,督促各地加快数据比对、加快资金发放,推动政策早发力,效果早显现。

  证券时报

  抓紧谋划推出增量政策工具 加强相机调控

  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韩文秀介绍,抓紧谋划和推出增量政策工具,加强相机调控。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

  政策力保端稳“饭碗” 完善制度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打响了新一轮促消费举措的发令枪。各方普遍认为,努力稳定当前消费根本在于要稳定就业预期,提升收入。4月27日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三周对稳就业保民生工作部署了具体要求,稳就业力度加大。

  富时罗素首席执行官斯塔尔:提升A股纳入权重需考虑一些关键因素

  目前,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上升,世界经济复苏放缓、通胀高企,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受之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包括港股、A股也出现连续调整。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成助力当前稳增长“主引擎”

  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5月12日在出席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时表示,人民银行将加快落实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积极主动谋划增量的政策工具,稳定信贷总量,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

  证券日报

  国家统计局:经济有望迎来复苏拐点

  日前,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盛来运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疫情冲击有望逐步减弱,前期因疫情压抑的经济活动也将不断释放,经济有望迎来复苏的拐点。

  前4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20.5% 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

  “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8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折合7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6.1%;不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5月12日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中国这十年: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情况。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表示,这些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保持在30%左右,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美国通胀持续“高烧”或促更大幅度加息 美元短期走强难掩人民币资产“成色足”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CPI较去年同比增长8.3%。虽然低于上个月8.5%,但大大高于市场一直预期的不超过8.1%。分析人士及机构预计,美联储还将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或将在6月份继续加息50个基点,且不排除有更大幅度加息的可能。

  人民日报

  经济发展大提高 生态环境大改善

  5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又迈上大台阶。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2012年11.4%上升到18%以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第一财经

  财政货币政策加码预期升温 新型增量工具可期

  5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也在会上作出明确表态,下一阶段,人民银行还会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要积极主动谋划增量的政策工具。

  银行抢“票”大战不停:票据市场半年三度“零利率” 6月能反弹吗?

  作为调节信贷的主要工具,部分银行配置票据需求加大,近来,票据市场利率大幅下降,一度逼近零利率。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一票难求”?有观点认为,是因为银行合意信贷(指符合央行经济信贷政策意图的贷款)投放的不足;也有观点认为,这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与狭义信贷投放要求的矛盾突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地方发改委密集调研部署二季度稳增长 全力以赴扩投资、保主体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季度GDP数据均已公布,共23个省份增速“跑赢”全国,但部分东部发达省份增速有所放缓。压力之下,各地纷纷迎难而上打开政策“工具箱”,着力稳住工业经济、精准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投资、实施更多促消费措施仍是重头戏。

  险企一季度投资收益承压 但对后市投资不悲观

  由于权益市场开局不利,一季度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普遍下降,部分公司甚至出现负收益,有险企直呼“压力山大”。不过,尽管一季度投资收益大幅回撤甚至浮亏,但多数险企表示,站在当下时点,市场的估值优势明显,长期配置价值已经凸显。

  经济参考报

  失业保险新政出炉 预计释放4500亿红利

  记者从12日召开的失业保险基金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人社部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的通知》。按照兼顾普惠受益和特殊支持、协同政策加力和基金安全的原则,明确了援企稳岗、提升技能、失业保障的政策框架,提出了8条具体举措。本次政策预计总共会释放4500亿政策红利。

  重组混改大戏连台 多元激励深层突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迎考

  记者了解到,自2020年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国资国企系统瞄准体制机制障碍,全面发力、多点突破,重组混改大戏连台,多元激励深层突破。当前,在三年行动进入收官的关键阶段,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更是加大攻坚力度,在改革落地见效上下功夫。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

编辑: 来源:东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