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招商证券宏观首席张静静:经济“外冷内热”持续错位下半年总量政策或仍“稳中偏松”

加入日期:2022-7-19 18:31:37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7-19 18:31:37讯:

  “海外经济方面,整体下行风险加剧。国内经济方面,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内生修复能力和政策目标及其力度的延续,预计外生冲击并不能改变复苏趋势。同时,通胀方面,随着美联储快速加息和当前较强烈的衰退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由通胀目标转向就业目标,即失业率的回升或导致其货币政策边际转向。而国内方面,受粮食价格冲击和消费持续修复,通胀或逐渐转‘热’。因此,预计下半年国内外经济、通胀形势将持续错位。”在7月14日招商证券研发中心携手招商期货在成都举办的“论道蓉城”2022夏季峰会上,招商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张静静提到。

  在上述海内外经济、通胀格局“外冷内热”“外弱内强”的背景下,张静静提到,下半年国内货币政策将与通胀赛跑,下半年“稳中偏松”的基调不变,总量政策可能会面临争议,结构性工具仍将是主角。国内财政政策方面则应出尽出。国内经济结构面则主要关注消费行业的“困境反转”和以基建投资为主要抓手的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

  海外冲击有望在下半年迎来缓和

  近期,欧洲化工、汽车等行业一度出现停工减产、日元实际有效汇率持续贬值等问题,或正在反映海外主要经济体所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与此同时,今年以来美债十年期、两年期利差收窄并一度倒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连续两次下调美国经济增长预期,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升温。

  整体来看,海外经济方面,张静静提到,受地缘政治、疫情扰动等冲击,能源供需错配,成本上行而需求转弱,这导致作为全球主要生产国的发达经济体如欧洲、日本,相较以资源国为主的新兴经济体面临更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美国经济方面,则在高通胀和急加息之下,经济出现放缓。

  而回顾今年上半年,海外冲击主要集中在地缘政治和美联储加息两方面。张静静提到,就前者而言,冲击将度过峰值,之于后者,美联储最终也需要兼顾就业与金融市场,缓解衰退预期。“下半年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边际转向。”

  具体来看,通胀压力越大、美联储收紧越快,那么美国经济下滑和政策转向的时间则来得越早。张静静提到,今年6月美联储FOMC会议(注:又称美联储议息会议)经济展望将今年全年经济增长下修至1.7%,而今年一季度美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仍有3.5%,可见美联储认为下半年美国经济可能会接近衰退。同时,美联储的政策目标终究是就业与通胀。失业率回升、就业目标打败通胀目标,或将致使政策转向。

  国内经济结构性复苏

  就国内外的通胀形势来看,张静静认为将呈现“外弱内强”格局。下半年美国核心通胀环比不弱,但同比上行空间有限。其内生性通胀压力将由暂时性供给约束转换到住房项目,但预计风险不大。而若布伦特原油价格持续抬升至140美元/桶以上,再与全球粮价的冲击叠加,则美国核心CPI(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会有新高风险。而国内方面,下半年通胀趋势逻辑或转换为“需求恢复叠加供给冲击”,即若受粮食价格冲击和消费持续修复,国内通胀将逐渐转“热”。其中,PPI(注:生产价格指数)方面,基数因素决定下半年PPI延续回落趋势。在保守场景下,猪价上行但不超过25元/千克,布油价格下半年缓慢回落到100美元/桶附近,那么今年三、四季度CPI同比季度平均或在3.1%、2.8%左右,并在9月达到峰值后于第四季度回落。在基准场景下,若猪价升至30元/千克,布油价维持在105美元/桶以上,再叠加粮食价格冲击,那么今年三、四季度的CPI同比可能上行至3.2%和3.6%。

  而国内货币政策则将与通胀赛跑。就通胀、就业、增长、汇率四个方面来看,下半年总量政策“稳中偏松”的基调不变,结构性工具仍将是主角。降息预期方面,市场仍然存在两派观点:支持方主要处于宽信用与稳增长逻辑,反对方主要考虑欧美货币紧缩与国内通胀抬头。张静静提及,汇率政策或可分担人民币贬值压力,同时维护价格型传导机制有效性要求政策降息。降准方面,5000亿元流动性缺口预示降准可能重现。“结构性工具可通过‘压降成本+分担风险’,激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仍是下半年货币政策的重点。”

  国内财政政策方面,则“应出尽出”。“上半年前置发力,减收、增支,专项债6月底发完8月用完。下半年,考虑到财政政策制定需要程序和时间,因此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后,如果社融、PMI(注:采购经理指数)等能延续改善,那么特别国债发行的可能性会进一步降低。更可能提前公布2023年专项债发行进度,并于今年四季度提前发行。”

  整体来看,张静静提到,国内经济将经历结构性复苏,经济内生动力、政策落地、外部环境改善,以及低基数作用可能迎来共振爆发,在下半年引发实际GDP的快速上冲,尤其是2023年二季度将达到10%以上(两年平均5.5%左右)。而结构层面上,防疫、纾困和消费行业困境反转;基建投资仍是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