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2-12 20:20:29讯:
2月9日(星期四),今日报刊头条主要内容精华如下:
中国证券报
央企改革动作频频 更多优势资源汇聚上市公司
新年伊始,新能源、医疗、化工、军工、工程设计等领域央企整合动作频频,钢铁、粮食等领域混改接连落地,新一轮国企改革正拉开大幕。有关部门及各大央企密集召开会议,谋划央企改革新蓝图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将是国企改革大年。随着央企专业化整合、混改上市、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等多项改革持续深化,更多优势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
全面注册制将至 三大趋势折射A股新生态
从盲目投机到价值投资,从短线炒作到长期投资,从散户化到机构化……这是注册制试点以来,A股市场投资生态的新趋势。专家认为,A股即将迈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阶段,投资者更应擦亮眼睛,强化风险意识,坚持价值投资。
供需两旺 1月信贷数据暖意浓
1月金融数据发布在即。专家表示,在政策发力显效、企业预期改善、银行“开门红”项目储备充足等多种有利因素支持下,1月新增信贷规模有望超预期,可能逾4万亿元。其中,基建、制造业领域是支持重点。下阶段,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力,引导信贷资源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巩固经济运行回升势头。
财政部:各行政单位应严控一般性支出
财政部2月8日消息,财政部日前对《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1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113号,以下简称《规则》),明确各行政单位不得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应合理安排支出进度,严控一般性支出。《规则》自3月1日起施行。
上海证券报
先立后破、放管结合 全面注册制不是“一放了之”不会出现“大放水”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已于近期启动,各方普遍预期,全面注册制下,A股市场包容性将提升、助力更多企业做优做强,发行注册效率、可预期性也将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全面注册制改革将以“先立后破、放管结合”的原则推进,包容性提升不等于“一放了之”,提高审核效率也不意味着发行“大放水”。
“流量”指标彰显中国经济复苏活力
消费是观察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客流物流也彰显着经济的脉动。新春伊始,民航、铁路、地铁、快递等多项“流量”指标明显回暖,从不同角度传递出经济复苏的活力。
对华投资热度不减 外资企业持续加码布局中国市场
追加新投资、落地新项目、开设新店铺……新年以来,外资企业对华投资热情不减,持续加码布局中国市场。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包括拜耳斯道夫、强生、Unity(全球知名虚拟引擎开发公司)、优衣库等在内的外企龙头近期动作频频,纷纷用行动展示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化解充电焦虑 高压充电新技术带动产业链“登车”
新能源汽车“充电焦虑”有望成为历史。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日前明确,将大功率充电列为新技术模式推进试点应用。另外,2023上海国际车展预计将有国内外车企多款800V高压充电新能源车型亮相。据悉,伴随着碳化硅等新技术的进步,以800V充电为代表的高压大功率充电技术有望带动产业链“登车”,推动新能源汽车驶入新阶段。
证券时报
春季招工调查:拼经济先“抢”人 技工“吃香”供需皆热
“我们需要测试技术员”、“今年多个岗位按照100个人的数量招聘,去年招四五十人就够用了”、“一线旅游服务岗的需求很大,继续加强储备”……用工热度折射经济温度,证券时报记者近日深入一线,走访多个招工现场,感受经济运行回稳向好的热度。
地方财政预算观潮:转移支付支撑收支平衡 经济大省再挑大梁
截至2月8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披露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28个省区市发布《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整体来看,各省区市在2022年均经受住了国内外复杂因素冲击,有力保障了民生支出力度。对于2023年,多数地区预期财政收入端将回暖,也强调今年仍面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
证券时报头版评论:新概念虽好 可不要瞎炒
市场追捧过的概念股有很多也变成了现实,比如光伏概念、新能源汽车概念,产生了大市值公司;曾经的互联网概念已经成就了不少高市值公司;石墨烯概念也没熄火,手机降温材料已投入应用。当然更多新生事物并没有产业化,或者还需要更长时间验证。不过,一些市场资金热衷于虚假概念炒作,引诱投资者追涨杀跌,最终落得一地鸡毛,投资者切勿跟风。
全面注册制压实“看门人”职责 中介机构业务模式生变
记者了解到,已有多家地方证监局下发通知,要求保荐机构履职尽责,切实提高上市申报质效。充分发挥专业职能,帮助企业找准板块定位,以高质量尽职调查减少审核环节的不确定性;要扎实开展辅导工作,督促拟上市企业提高规范运作水平和关键人员的诚信法治意识;要提升项目申报和信息披露质量,认真贯彻落实“申报即担责”要求;对审核中发现存在重大问题或者“一查就撤”的中介机构,将查验其执业质量,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严肃处理。
证券日报
以法治化护航市场化 全面注册制下“零容忍”执法更加精细化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法治建设驶入快车道,法律体系的“四梁八柱”已经建成,法律制度日益完备,法治环境不断改善,投资者保护水平大幅提升,为全面注册制改革提供了法治保障。业界人士认为,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法律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将加大,“零容忍”执法也将更加精细化,投资者民事救济和纠纷解决渠道进一步畅通。
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正是时候
各地各部门要在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好战略部署,修好覆盖面广、融合度深、效益效率高的信息“高速路”,夯实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基础,确保让数字经济安全地驶上“快车道”;各行各业要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这一重大机遇,积极搭上“数字快车”,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在数字化浪潮中做优做强,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2023年首单公募REITs上市 市政、清洁能源等领域有望推出新产品
2月8日,2023年首单公募REITs——嘉实京东仓储基础设施REIT上市,至此全市场已上市REITs数量增至25只。截至2月8日收盘,嘉实京东仓储基础设施REIT报3.923元,涨幅11.64%。分析师预计未来REITs市场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将快速增加,REITs底层资产类型也将进一步扩容。
A股逾50家公司股价低于2元 专家称壳价值将进一步下降
数据显示,截至2月8日收盘,两市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股价低于2元/股。相对于经营稳健的“优等生”愈发受到追捧,那些经营缺乏持续性的企业则慢慢变得无人问津。专家认为,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正悄然发生转变,全面注册制时代,低价股还会越来越多。
人民日报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市场活力
新年伊始,各地区各部门把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部署,进一步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促进公平竞争,推行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便利化,扩大市场准入,改善投资环境,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21世纪经济报道
18省份碳达峰方案盘点: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差异大 一线城市或引领绿色出行
各地区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具有一定共性,如大部分地区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增效、工业领域碳达峰、城乡建设碳达峰、交通运输绿色低碳等行动方面均有规划,而各地在具体的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等方面差异较大。
商品类公募基金开年竞技:黄金向左原油向右
记者观察到,豆粕ETF、化工ETF、有色金属ETF、白银LOF四大商品期货基金在2023年涨跌不一。受美联储加息放缓消息影响,黄金类商品基金在一月整体走强,并维持了正向回报。海外投资方面,原油QDII基金开年表现则显得较为低靡。近日来,虽受土耳其地震和鲍威尔讲话影响,市场情绪已明显开始修复,但业绩表现在触底后能否成功反弹还有待时间检验。
第一财经
央企提质增效奋战“开门红” 新一轮国企改革蓄势待发
近期多家央企相继召开年度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新的一年,中央企业将扎实推进提质增效,提振发展信心,扩大有效投资,努力扩收增利,强化精益管理,提升质量效益。与此同时,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谋划新一轮国企改革。
上百亿险资涌入不动产 投资方式悄然生变
在房地产行业政策红利频出之后,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险资对于不动产投资相比前两年将变得更为“大手笔”,不动产项目与险资特性的高度匹配一直以来都是不变的。而从投资方式来看,和前两年频发的二级市场高调举牌不同,目前直接投资不动产项目、通过保险资管计划投资及REITs成为更为主要的方式。
经济参考报
核心产业规模超五千亿元 人工智能释放“智慧动能”
无人驾驶公交车自动识别信号灯、变道超车;数字孪生工厂助力企业数字化运营;智能算法模型对企业用水量精细化预测……这些不断涌现的创新应用,都在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根据中国信通院预计,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增加值)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
促转型融合 多地发展数字经济再发力
近段时间,多地明确2023年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和举措,提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因地制宜培育数字产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