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创板 >> 文章正文

集采中标“助攻”,一款哮喘仿制药撑起九成营收,长风药业连亏三年闯科创板

加入日期:2023-6-19 20:16:47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6-19 20:16:47讯:

  近年来,环境污染的加重、吸烟人群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使得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有增无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国内,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第三大疾病死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

  由于呼吸吸入制剂仿制技术壁垒高,药物粒径、吸入装置均对药效有较大影响,国内吸入制剂市场长期被进口品种垄断。但随着国内企业在吸入制剂技术壁垒上的突破,国产吸入制剂产品接连获批上市,加速推进国产替代。

  日前,吸入制剂仿制药企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风药业”)科创板IPO获受理,这是公司2021年撤回申报材料后再度向科创板发起冲击。

  相较前次,长风药业此次“手握”三款已上市产品,但仅有一款仿制药借着集采东风撑起了营收。营收暴涨的情况下,长风药业连亏三年,尚未从亏损中“翻身”。 

  此次IPO,长风药业拟募资15亿元。但对赌协议存可恢复条款、高达3亿元的股权支付费用、一年花费两千万拜访医院,种种问题或成公司上市路上的“拦路虎”。

  对赌存可恢复条款,IPO后或面临控制权不稳定风险

  长风药业由梁文青、李励两位“海龟”博士后创办。

  从创始人背景来看,梁文青拥有分子细胞生物学博士和哈佛医学院博士后背景,曾任美国汇集风险投资公司项目研究师,并于2002年至2010年在美国创办中国健康咨询公司;李励为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历任葛兰素史克吸入制剂研发部研究员、高级科学家,还曾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办美国吸入制剂CRO企业Cirrus Pharmaceuticals。

  据亿欧大健康此前报道,梁文青和李励2004年在网络上相识,2006年江苏无锡提出“530计划”,即5年内引进30名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创业,二人便在其中。

  2013年,长风药业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本80万美元,梁文青、李励分别认缴出资28万美元,江阴长风认缴出资24万美元。梁文青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励任首席科学家。而在此之前,上市公司双鹭药业) href=/002038/>双鹭药业(002038)(002038.SZ)已早早布局。据双鹭药业2010年12月披露的公告,公司拟出资1000万参与江阴长风增资扩股,增资扩股完成后将持有江阴长风20%股权。

  除双鹭药业外,长风药业颇受资本青睐,公司成立至今获得了多轮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金额超14亿元。2020年6月,公司完成F轮3.6亿元融资,并与投资方签署了对赌协议。

  注意到,完成F轮融资次年,长风药业便向上交所递交了申报材料,拟在科创板上市。2021年1月,长风药业与股东方签署对赌条款的终止协议,约定对特殊权利条款进行解除。

  不过,长风药业首度冲刺IPO以失败告终。双鹭药业在2021年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长风药业已撤回向上交所科创板申报的上市材料,其将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评估后重新选择申报上市的地点。”

  时隔两年,长风药业卷土重来。

  据招股书披露,2023年3月,长风药业、公司实控人与现有股东签署了《终止协议之补充协议》,对特殊权利的解除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与补充。根据协议,所有影响公司上市或有悖中国证监会或其他上市地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证券交易所审核要求的条款自2023年3月31日起终止,上述条款终止后所有权利义务对协议各方自始不具有约束力。

  虽然长风药业清理了对赌协议,但存在可恢复条款,若公司自2023年3月31日起12个月内未递交上市申请并被受理、公司上市申请终止审核或未获审核通过、核准或注册(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撤回上市申请、终止审核或不予核准),或因其他原因未能实现上市,则部分涉及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履行现金赎回、股份补偿义务的约定自动恢复效力。

  值得一提的是,长风药业此次IPO之前,还有两家私募基金“突击入股”。2022年9月,扬州腾岚、常州腾壬以10.84元/股的价格分别认缴长风药业177.05万股、44.26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0.48%、0.12%。据此计算,长风药业彼时的估值约为40.21亿元。

  受多次融资影响,长风药业实控人持股比例一再被稀释。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梁文青、李励通过苏州岭头、美中瑞、闽美投资、苏州沃伦及苏州远辰共同控制长风药业27.25%的股权,提名并当选的董事在董事会席位中占多数,二人共同控制长风药业,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长风药业坦言,公司本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完成后,预计梁文青、李励控制的股权比例将降低至22.42%(不考虑超额配售),如果有内外部股东谋求公司控制权,可能对公司的控制权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依赖单一仿制药,靠集采营收暴涨7倍

  与前次IPO相比,长风药业此次IPO多了一份底气。

  招股书显示,长风药业专注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目前拥有3款已上市产品,其中,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于2021年5月获批上市;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于2021年10月获批上市;氮 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于2022年11月获批上市。

  尽管有三款产品“傍身”,但实际上,真正为长风药业带来收入贡献的仅有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这一款产品。

  2020年,尚无上市产品的长风药业收入主要来自销售生理盐水、雾化器和洗鼻器等,以及为第三方生物医药公司提供受托开发、代检测业务。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上市后,2021年及2022年,分别为长风药业贡献了2983.18万元、3.36亿元的收入,营收占比分别为71.05%、96.22%。

  (图片来源:长风药业招股书)

  氮 斯汀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虽然是国内首个获批的针对变应性鼻炎的激素-抗组胺复方鼻喷雾剂产品(原研产品尚未在国内获批上市),但尚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目前该产品仍处于商业化培育阶段,2022年为长风药业贡献收入仅41.63万元。

  长风药业的另一上市产品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虽然早已获批,但尚未进行商业化生产及销售,公司预计该产品到2023年才实现量产销售。而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国内已有包括原研厂商和中选第四批国家集采厂商在内的13家企业研发的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产品获批上市。

  凭借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这一款仿制药,2020年至2022年(下称“报告期”),长风药业分别实现营收485.88万元、4198.57万元和3.49亿元,2022年营收增长超7倍。

  但细看长风药业营收暴增的原因,主要在于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进入集采。

  在2020年之前,中国的布地奈德通用名市场一直高度集中,即由原研厂商阿斯利康主导,其市场份额稳占90%以上。2021年6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被纳入第五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目录,原研厂商阿斯利康产品落选,长风药业由此分到其中“一杯羹”。

  第五批集采中,四川普锐特、长风药业、健康元) href=/600380/>健康元(600380)、正大天晴分别以2.79元/支、3.19元/支、3.39元/支、5.65元/支中选,降价幅度均超过50%。其中,长风药业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价格由14元降至3.19元,降幅达到78.3%,是此次集采中降价幅度最大的企业。

  需要注意的是,药品带量采购周期为3年,采购周期届满后长风药业将面临更激烈的竞争。据招股书披露,目前,天津金耀、河北仁合益康、福瑞喜、南京力成四家药企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产品已进入申报上市阶段,TEVA等6家公司进入BE/临床试验阶段。

  此外,2023年1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的通知》,布地奈德被纳入其中。长风药业表示,可能出现产品销售增速下降或被替代品种挤占市场份额的风险,从而对公司产品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销售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花千万拜访医院,三年累亏近6亿

  营收暴涨的长风药业,近年来却持续亏损,未能盈利。

  报告期内,长风药业净利润分别为-4.05亿元、-1.32亿元和-4939.92万元,亏损逐年收窄,但三年累计亏损近6亿元。同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16亿元、-1.57亿元和4546.69万元,2022年刚刚转“正”。

  据招股书披露,长风药业亏损一方面是由于公司实施了多批股权激励,股权支付费用金额较大;另一方面则是高昂的研发、销售费用“吞噬”了利润。

  报告期各期,长风药业的股权支付费用分别为2.71亿元、1400.12万元和1592.05万元,合计高达3亿元。尤其是在2020年尚无产品上市的情况下,公司还进行了2.71亿元的巨额股权激励。

  研发方面,报告期内,长风药业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2亿元、9878.03万元和1.07亿元,剔除股份支付后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787.76万元、9302.91万元和1.01亿元。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由于长风药业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于2021年5月获批上市,公司2020年、2021年的研发费用率不具有参照意义,2022年研发费用率为30.71%,低于行业均值30.99%。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长风药业已获授权发明专利共9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发明专利中,有2项为受让取得,另有2项将分别于2023年10月、2024年7月专利到期,剩余5项发明专利的申请日期均在2020年7月之前。

  在产品销售上,随着产品上市,长风药业的销售费用也逐年走高,报告期各期分别为2651.76万元、5181.52万元和1.36亿元,可以说是翻倍式增长,2022年远高于研发费用。

  招股书显示,长风药业的销售费用主要为市场推广费、职工薪酬,市场推广费增长最快,2022年占比达69.03%。而市场推广费中,市场信息分析与收集、医院拜访两项变动较大。

  长风药业解释称,市场信息分析与收集包括病例收集、竞品分析、产品数据分析和医院信息收集等调研;医院拜访主要是对终端医院相关科室进行日常拜访。2021年至2022年,公司市场信息分析与收集费用由52.85万元增至4990.9万元;医院拜访费用由311.67万元增至2385.76万元。

  (图片来源:长风药业招股书)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比,2022年,长风药业的销售费用率为38.83%,高于行业均值37.32%。

  对于未来盈利情况,长风药业表示,由于公司在研产品多、研发投入高,因此短期内产品销售形成的利润可能仍无法覆盖研发投入。若已获批上市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后续在研产品无法按预期获批上市,则公司可能持续处于未盈利状态或累计未弥补亏损继续扩大。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长风药业拥有主要在研产品12个,其中吸入用阿福特罗雾化溶液已在美国申报上市,吸入用硫酸特布他林溶液已在中国申报上市,预计获批时间均为2023年,除此之外,其他在研产品预计获批上市时间均在2025年以后。

编辑: 来源: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