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食安办副主任、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柳军在会上表示,食品安全工作链条长、环节多,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个食品安全。
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司司长司光表示,食品安全影响因素众多,除了生产经营环节之外,寄递配送环节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随着大众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食品寄递与网络订餐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高频场景,我国食品寄递配送市场规模呈现快速上升态势,但一些配送人员操作不规范会导致餐食变质污染,由此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甚至还有部分不法商家利用寄递渠道隐蔽性强、跨区域广的特点销售假劣食品。
司光表示,当前,食品安全风险不仅发生在线下也存在于线上。特别是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了食品经营方式,衍生了平台外卖、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许多新模式,同时也存在保质期“云篡改”、资质证明“PS(图像编辑处理化”、农产品“美颜直播”等新风险,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了许多挑战。为筑牢食品安全“云端防线”,《意见》就加强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监管提出明确要求。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管司副司长方晓华表示,果菜茶、肉蛋奶这些“菜篮子”产品,谁都离不开,每天都要吃,质量安全非常重要。农业农村部将“下狠手”整治抽检合格率偏低品种,针对这些品种的种植养殖特点、药物残留风险隐患等制定“一品一策”攻坚治理方案,从严查办违法使用禁用药物行为,严格管控常规药物残留超标,情形严重的移送司法部门,确保整治工作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让人民群众可感可及。
公安部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副局长许成磊表示,公安部将强化专项打击,紧盯《意见》强调的食用农产品、肉制品、校园食品以及境外疫区食品等重点领域,聚焦食用农产品种养殖、食品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网络直播带货、网络订餐等重点环节,统筹运用小集群、小区域、小专题打击模式,实施精准打击、深度打击、规模打击、联动打击,构建全链条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新机制。
《意见》聚焦从农田到餐桌全生命周期、全链条监管,对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贮存、运输、寄递和配送、销售、消费、进口等各环节进行了系统梳理。梳理过程中对应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食用农产品协同监管、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审查、食品贮存监管、食品运输协同监管、食品寄递和配送安全管理、网络食品销售新业态监管、餐饮服务综合监管、进口食品风险联防联控等8个方面需要健全完善的机制措施。
